这就是所谓的以史为鉴吧。”
“你看,你自己在读史中不知不觉间都已经有了这么多所得,那现在你还不明白读史的意义之所在吗?”
亨亚日听得这么一说,这才恍然大悟,脸上不由泛起红来,羞臊地说道:“先生,是我自己矫情了。”
“也不能这么说。只是你的思想一时给自己营造了这样一个环境,还莽莽撞撞的一头扎了进去,多少有点出不来的意思。用我们通俗些的话讲,你是钻了牛角尖了,把自己搞得没了路。而刚才你那么说的时候,其实就是思考和捋顺问题,从而给自己找到出路,然后从那里面走出来了。这就说明并不是你不明白,可能潜意识里,你自觉不自觉的忽视甚至是拒绝自己的那些所得,从而把路给堵了,于是自己给自己造了死胡同或者说牛鼻子。事物从两方面看是对的,这史有它不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它好的一面,在好和不好的权衡之间,不要片面,也不要武断,这样死胡同自然就不存在了。”
说完后一顿,他接着又说道:“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其实也就是我让你在现在这个时候就开始读史的一部分缘由。虽说你的年岁尚幼,但基本的判断已经有了,而且识字无数,道理通达,已经可以具备读史的条件,而且在这个阶段学校学习的任务也并不重,那些启蒙于你而言,只是个纯熟的过程而已。所以史书于现时的你而言,早读有益而无害。其实历史是什么,个人有个人的看法,别人勿需强加给你,你也勿需强加给别人,按照你自己的看法和本心,用你所学到的知识和人生阅历,来判断看它所述的内容。它就像一个取之不竭的宝库,里面可取的东西很多,然除了会有一些守护宝库的机关禁制外,里面的物品也是良莠不齐的,端看你自己如何去选了。你有立场并不算什么,甚至可以说很好,就只看你能从这宝库中取得了什么宝物了。不过最好不要像你前面所说的那样,身怀宝物而不自知了。还有日后想问题,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况的时候,你就再多想一想,我在这当中获得了什么?是不是值得?多问自己一些问题,从而就可以让自己一时的迷思就迎刃而解了。当分析完后,发现所获不足或和自身的初衷有偏差的时候,再果断放弃,也不失为一种做事的好方法。”
亨亚日仰着仍然泛红的脸庞,回道:“先生,我知道了,日后自会注意这方面问题的。”
“不明白就问是对的,不然要先生、教习的有什么用呢?只是在不明白之时,最好的方法是针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己先行做些准备,然后在问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就好像是做事的方法一样。早先说过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如何为之、结果如何,你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自然就能迂回的知道该做那些准备了。也或许在准备的过程中,自己就得解也说不定,从而自己又可以从得解的过程中再总结出经验和方法来。这不是很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