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像刚才那个少年一样的学员。他以为,这或许就是他人生的终点,一个可以安享晚年,将毕生所学传承下去的港湾。
然而,手中种子的余温似乎还未散去,少年眼中的星光依然清晰可见,而这片向日葵共同转向东方的景象,更是像一道惊雷,劈开了他心中某种固有的认知。
这不仅仅是自然的奇观,这更像是一种启示。
向日葵永远追逐着太阳,象征着执着、光明与希望。它们共同转向东方,是在昭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这片小小的屋顶菜园,虽然生机勃勃,但终究只是一方小小的天地。它是一个起点,一个摇篮,却不应该是最终的归宿。那些被培育出的种子,那些眼中闪烁着星光的少年,他们的未来,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此。而他自己,似乎也不应该就此停下探索的脚步。
秦枫的心中,某种沉寂已久的东西开始苏醒、萌动。那是一种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一种对更深奥知识的探求渴望,一种想要将这份“希望”的种子播撒到更远地方的冲动。
他想起了工坊里那些日益精进的学员们,他们掌握了培育、改良、甚至初步运用植物能量的技巧。他们需要更广阔的舞台去实践,去历练,去验证自己的所学。他想起了外界那些被污染的土地,被破坏的生态,那些渴望绿色、渴望生机的贫瘠角落。他的屋顶菜园是美丽的,但这份美丽如果仅仅局限于此,未免太过狭隘。
“希望……”秦枫低声呢喃,品味着这个词语的重量。向日葵吟唱的是希望之歌,他传递给少年的是希望之种。那么,这份希望,是否应该拥有更宏大的叙事?
他的目光越过工坊的围墙,望向远方。城市的轮廓在视野中延伸,再远一些,是模糊的乡村,是连绵的山脉,是更广阔的天地。他仿佛看到了龟裂的土地上,一株嫩芽顽强地破土而出;看到了被废气笼罩的城市里,一片小小的绿洲带来的慰藉;看到了更多双像少年一样,充满好奇与期待的眼睛,在渴望着知识与改变的力量。
秦枫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那清新的草木香气仿佛也带上了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他的眼神不再仅仅是温和与深邃,更增添了几分锐利与坚定。一个新的念头,如同刚才那转向东方的向日葵一般,在他心中清晰地树立起来——他要走出去。
这不是简单的离开,而是带着这份在屋顶菜园中孕育、成熟的理念与技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将是他的下一步征程,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却也同样充满无限可能与希望的征程。他将其命名为——“展望”。
“展望”,既是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未知的探索;既是对自身理念的传播,也是对更宏大目标的追求。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多年积累与此刻启示的必然结果。他的工坊,他的学员,这片屋顶菜园,都已经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是时候将根须延伸向更广阔的大地了。
那么,“展望”的第一步,应该迈向何方?
秦枫的脑海中开始飞速地规划。
首先,他需要巩固后方。工坊不能丢,这片屋顶菜园是他的根,是他的精神家园,也是培养后续力量的基地。他需要挑选出最得力、最信任的弟子,将工坊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任务托付给他们。就像刚才那个少年,以及更多像他一样成长起来的学员,他们已经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是时候让他们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了。这既是对他们的锻炼,也是对工坊未来的投资。他会定期回来,指导工作,分享见闻,确保工坊的理念能够持续传承下去。
其次,他需要组建一个精干的“展望”团队。单枪匹马的力量是有限的,他需要志同道合的伙伴。这个团队不必庞大,但必须高效、专业,并且对他的理念有着深刻的认同。团队成员可以包括经验丰富的老农,掌握先进技术的年轻学者,擅长沟通协调的社会活动家,甚至是一些对生态保护充满热情的志愿者。他们将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展望”计划的实施。
再次,也是最核心的,是确定“展望”计划的具体方向和目标。秦枫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