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七月份了,师范学习的生活就要结束了。
晚上了,同学们还去那学校西侧是小树林,去只是为了纳凉,不再是背诵亮躬耕于陇亩了。
我从学校食堂吃完晚饭了,拿着餐具往宿舍走呢,小明和小秋从那边树林跑过来,喊我,家军哥,家军哥,你快来,快来。
你吃饭怎么这么慢呢?走,走走走,同学们都在等你呢。
“等我,等我干啥?”
“干啥?咱都要毕业了,再过几天,学校就要给咱毕业证了,大家都在想着,谋划谋划,咱都去哪工作呀?你得参与啊?”
“好,等着,参与,你俩等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等着啊,我把餐具送宿舍,去去就来。”
我说着就往宿舍跑去。
我跑着,想着,我们要毕业了,有的同学要去南方,有的要去山东,还有的回本地。
我跑到宿舍,把餐具往床铺上一放,就赶快跑了回来,我跑到外面,小明小秋还在门口等我呢。
他们喊着,走走走。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家军,咱们可是恢复高考第一年考上的呀,现在咱们毕业了,学校老师还说了,咱报名去哪都行,各地的教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我跟着他俩往小树林跑去,跑到了地方,张阳说,家军你可来了,我一看同学们都在那,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气氛热烈。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工作的去处,有人说南方经济展快,机会多;有人觉得山东教育资源好,能学到很多东西;还有人坚持回本地,离家近有照应。
我找了个空位坐下,听着大家的想法,我心想,我是去山东了,山东,是我的老家。
我移民出来二十年了,年前,俺爹往山东老家联系过了,山东那正好缺普通话老师,我们那曹县这两年,还出来招聘老师。
我正在想着呢。
这时,班长站了起来,说:“咱们都是师范专业的,教育事业可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咱们不如一起回到家乡,在家乡的土地上开辟一片教育的新田,说不定能有大作为。”
大家听了,都陷入了沉思。
“走,家军。”
张阳喊我。
小王也向我摆手。
我赶紧跑了过去。
我问,我说怎么个意思?张阳说,坐着太热,咱们还是走走吧?我说走。
我们走着,在校园里漫步走着,小王笑了,说,咱这帮人呀,现在也不知道去哪好了。
家军,你说去哪好。
“好?咋说呢?好也不好,都是相对的。
我觉得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那选择的方向就不一样。
有的人想展,志向远大一些,家里又没有负担,比如,父母还都比较年轻,不需要照顾,想去个较大的城市展。
那,我看是最好的了。
像我就不行了,我的家原籍是山东的,是五八年家乡修太行堤水库,村庄被占移民来的。
我的爷爷在世的时候,始终挂念着家乡。
现在家乡变化很大,可以说,家乡已经旧貌变新然。
“哎呀,家军是久有凌云志啊?”
“董琳,不叫久有凌云志,应该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第二天,大家都忙着互赠纪念品了。
买纪念品,就是买本子,买了,写上几个词,写上几句美美的话语,送给老师,送给同学的,送完,觉得心旷神怡。
就在大家忙着互赠纪念品的时候,学校突然传来一个消息。
说是有一个偏远山区的学校极度缺乏老师,希望能从我们这批毕业生里招募一些志愿者过去任教。
一时间,大家又开始议论纷纷。
有的同学觉得条件太艰苦,不太愿意去;但也有同学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想去挑战一下。
我心里也有些动摇,一方面我想去山东老家,另一方面又觉得去山区支教或许能真正挥自己的价值。
这时,班长又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