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声里,大家一起举起手里的蓝花茶,为长庚镇的未来干杯。
这年除夕,小雨带着几个同学从大学里回来。
他们在长庚镇待了一个寒假,跟着李薇做蓝花研究,还帮着打理蓝染体验区。
除夕晚上,大家聚在广场上吃年夜饭,小雨拿出自己做的蓝花标本册,给街坊们看:“这是我这几年收集的长庚蓝标本,有普通蓝花,还有‘蓝星映月’,以后我想把这些标本捐给文化馆,让更多人了解长庚蓝。”
林砚青笑着点头,说要在文化馆里专门设一个“蓝花标本展区”
。
饭后,大家一起放烟花。
当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蓝色的光芒时,照亮了满镇的蓝花藤蔓,也照亮了街坊们的笑脸。
林砚青望着天上的长庚星,又看了看身边的人们——小雨和同学们在讨论明年的实习计划,小石头和妞妞举着蓝染小灯笼在广场上跑,王顺正拿着木雕给大家展示新做的蓝花摆件,张磊则在给游客添茶,李薇在一旁和赵研究员商量明年的新品种培育计划。
他知道,长庚蓝的故事还在继续。
未来,他们会培育出更多的蓝花品种,开出更多的蓝花产品;会把长庚蓝的技术分享给更多的乡村,让更多人靠特色产业致富;会让更多的孩子了解长庚蓝的故事,让蓝花的梦想代代相传。
晚风拂过广场,带来蓝花的清香,也带来了新年的希望。
街坊们的笑声、孩子们的欢呼声、铜锣的敲击声,交织在一起,成了长庚镇最温暖的新年乐章。
天上的长庚星依旧明亮,它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里的人们,也守护着他们关于蓝花的梦想,直到永远。
第十七章蓝韵新程
开春的时候,长庚镇的蓝花大道旁又多了几间新铺子。
有卖蓝染文创产品的,里面摆着蓝染笔记本、蓝染钥匙扣,还有用蓝染布做的小钱包;有开咖啡馆的,主打蓝花拿铁,拉花是小小的蓝花图案;还有间“蓝花书屋”
,书架上摆着不少关于植物、蓝染、乡村展的书籍,角落里还放着几张桌子,供游客看书、休息。
这些铺子大多是村里的年轻人开的。
其中一间文创店的老板叫周婷,以前在城里做设计,去年回村后,看到长庚蓝的展前景,就决定开家文创店。
她把现代设计理念和长庚蓝元素结合起来,设计出的产品既好看又实用,很受游客欢迎。
“以前总觉得城里好,回来后才现,家乡也有这么多机会。”
周婷一边整理货架上的蓝染笔记本,一边对来店里参观的林砚青说。
林砚青看着店里热闹的景象,心里很是欣慰。
他知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村,会给长庚镇带来更多的活力。
为了支持年轻人创业,工坊还推出了“蓝花创业扶持计划”
,为创业的年轻人提供蓝染布料、蓝花精油等原材料,还会帮他们对接销售渠道。
没过多久,周婷就接到了一个大订单——为一所小学定制蓝染文创礼盒,作为学生们的毕业礼物。
礼盒里有蓝染笔记本、蓝染书签,还有一张印着蓝花田的明信片。
周婷和工坊合作,加班加点赶制礼盒,最后按时交货。
小学的老师来反馈,说孩子们收到礼盒后特别开心,还特意在明信片上写下感谢的话,寄给了周婷。
春末的时候,省教育厅的工作人员来长庚镇考察,看到蓝染文创产品后,提出想在全省的中小学推广“蓝染文化进校园”
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体验蓝染,了解传统文化和乡村特色产业。
林砚青和李薇当即表示支持,还和教育厅的工作人员一起制定了活动方案——由工坊提供蓝染材料和技术指导,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蓝染课程,最后还会举办蓝染作品展览。
活动在五月份正式启动。
第一站是长庚希望小学,李薇带着蓝染工具来到学校,给孩子们上了第一堂蓝染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