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一年的光阴在张亮近乎疯狂的汲取知识和锤炼弦律中,如白驹过隙。当崇山脚下再次被春意染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新芽的芬芳时,陶寺区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教育盛会——五校联盟大赛,也如期而至。
大赛的举办地点,设在陶寺区中心镇的区立大礼堂。这是一座远比崇山小学礼堂宏伟得多的建筑,青石为基,红柱撑檐,可容纳数千人。此刻,礼堂内外旌旗招展,人声鼎沸。来自崇山小学、盘道小学、青溪小学、黑石小学、以及东道主陶寺中心小学的五支师生队伍,以及无数前来观赛的家长、乡绅、乃至区里的一些官员,将这里挤得水泄不通。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兴奋与期待。每年的联盟大赛,不仅仅是学生之间学业的较量,更是各所学校展示实力、争夺未来一年区域内教育资源分配和话语权的关键战场。获得优胜的学校,将获得更多的“教育拨款”(一种特殊的资源配额,可用于购买修炼物资、改善设施、聘请更好的老师),其毕业生在升入初中时也会更具优势。
崇山小学的队伍在严校长的带领下,步入礼堂。与往年那种带着些许自卑和忐忑的气氛不同,今年的崇山小学师生,虽然依旧紧张,但眉宇间却多了一份压抑不住的昂扬斗志。他们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在队伍最前方,那个身穿洗得发白的崇山小学制式布衣,身形挺拔,面容沉静的青年身上——张亮。
他就像一柄收敛了所有锋芒,却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其厚重的古剑,静静地等待着出鞘的那一刻。
盘道小学的队伍就在不远处。柳明和那位金丝眼镜领队老师也看到了张亮,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但更多的是一种等着看好戏的讥诮。他们绝不相信,短短一年时间,张亮真能弥补三年的知识鸿沟,在六年级的终极赛场上有所作为。在他们看来,张亮不过是死要面子,硬着头皮上来丢人现眼罢了。
大赛开幕式简洁而隆重。区教育署的官员讲话后,比赛正式拉开帷幕。
比赛分为低年级组(一至三年级)、高年级组(四至五年级)和毕业终极组(六年级)三个大组别,分别进行“弦律理论笔试”、“实践操作考核”和“团队课题解决”三个环节。
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的比赛先进行。崇山小学在张亮带来的学习风潮影响下,整体水平确有提升。低年级组拿到了一个第二,一个第三,高年级组也闯入了一项前五,虽然依旧未能撼动盘道小学和陶寺中心小学在这两个组别的优势地位,但已经取得了近年来的最好成绩,让严校长和老师们脸上都有了光。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重头戏,也是崇山小学能否真正一雪前耻、扬眉吐气的关键,在于毕业终极组!在于张亮那石破天惊的跨级挑战!
当毕业终极组的选手们登上那宽阔的、布满了各种测量仪器和能量感应符文的中央赛场时,观众席上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其他四所学校的六年级选手,个个气度沉稳,眼神自信,他们经过了六年系统的学习和锤炼,是各校真正的精英。而站在崇山小学位置上的,却只有张亮一人。他孤身一人,代表整个崇山小学六年级,迎战其他四校的精英团队!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现场响起了一片嗡嗡的议论声。质疑、好奇、同情、嘲讽……各种目光聚焦在张亮身上。
“第一项,弦律理论笔试,开始!”
随着考官一声令下,厚重的试卷发下。上面的题目涉及高等弦律几何的复杂证明、复合弦印能量干涉的精确计算、微观生态链扰动模型构建、乃至空间褶皱理论的初步应用题……其深度和广度,远超中低年级,许多题目甚至触及了初中知识的边缘。
其他选手纷纷埋头疾书,考场内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张亮展开试卷,目光平静地扫过。这些在普通六年级学生看来艰深晦涩的题目,在他眼中,却仿佛被拆解成了最基础的规则线条。他强大的精神力赋予了他近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恐怖的计算推演能力,而来自地球的数学、物理思维,以及这一年来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