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之前的时候航天员进入一次空间站可不容易,如果没有生命危险是不能轻易返回地球的,所以哪怕不怎么适应也得在空间站里生活工作半年。
可带着不适状态在太空生活工作,那既是对航天员的折磨,又会因为航天员身体不适耽误一些工作进度。
毕竟其他航天员能发挥90%以上,而身体不适的航天员顶多发挥70%。
现在有了“木鸢”级太空穿梭机,如果花点小钱提前让预备航天员进入太空适应适应,或许就能筛选出更适合在太空生活工作的职业航天员。
甚至这个环节可以非常提前,提前到航天员选拔阶段,只有过了“适应太空”这一关才能继续选拔。
毕竟培养一名职业航天员要几十亿,提前筛掉不太合适的人岂不是变相节省了几十亿吗?
至于商业版的太空旅游是五个小时,不够训练,那么国家队可以多掏一点钱把留存在太空的时间延长到五天!
普通人训练个一天就能在太空待五个小时,那些参与航天员选拔的人不是精英飞行员就是精英科学家,稍微训练几天在太空待五天简直轻轻松松。
当然,前提是要能适应太空。
航天器进入太空最花钱的阶段就是起飞阶段,真进入太空之后其实相对来说挺省钱的。
并且“木鸢号”是具备长时间在太空的停留能力的。
又有厕所又有餐食储物柜,顶多再加几个睡袋,足够几个人在太空太几天了。
虽然简陋了点,但毕竟是在筛选航天员,要是连这一关都过不了,怎么执行以后在空间站待六个月的任务?
正好淘汰!
航天局那边非常看好这个训练模式,正在跟蓝星航天探讨各种细节。
虽说属于航天局的“木鸢”级太空穿梭机一两年内就能交货了,但这种探索式的训练可不能拖到两年后才搞。
因为这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真要是效果好,确定要加入航天员选拔的话,那是要重新编纂职业航天员筛选与训练大纲的,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
要是提前一两年办了,等“木鸢”级太空穿梭机到货之后就可以直接开启新形态的职业航天员选拔和训练。
而不是再往后推迟个一两年,用属于自己的太空穿梭机做了相关测试之后再搞新大纲。
并且这也不是太空穿梭机的任务极限,还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