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是,你们都不看新闻内容的吗,人家上边写的是“科学技术顾问”和“客串”啊。】
【奶奶的,又让新闻标题给骗了,这些媒体写标题就不能写全吗?】
【哈哈哈,标题写全了还怎么吃流量?】
当众人谈论路云的时候,他本人已经回到《独行月球》隔壁的《流浪地球2》继续拍戏了。
《独行月球》开机之后他“科学技术顾问”的身份就到期了,毕竟这个身份是电影开机之前完善剧本的时候才用的。
只有剧本完善了电影才会开机。
而路云要客串的内容也不着急,按照《独行月球》的拍摄时间线,他客串的戏份怎么也得明年才拍。
所以参加完《独行月球》的开机仪式他就离开了,记者们根本逮不他到,那自然也无法问他“你对现在的网络热议有什么看法”了。
并且今天不仅仅是《独行月球》有热度,还有其他事呢,比如“木鸢号”再一次的载人飞行。
现在“木鸢号”的载人飞行已经不再用“试飞”的名头了,而是正式服役。
只不过未来还会有一些拓展性测试任务。
作为新型的航天器,“木鸢号”的功能上限并没有被完全探索出来,只做公司内的商业航天员培养任务和偶尔的非常规航班商业载人任务可不是上限。
所以航天局方面现在就在考虑要不要也用蓝星航天培养商业航天员的方式培养国家队的职业航天员。
现在航天局还没接收购买的那架“木鸢”级太空穿梭机,但是可以先用“木鸢号”做一做探索。
相对于培养一名航天员的几十亿,用火箭和飞船送一名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几亿,花五千万让五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就约等于没花钱。
职业航天员进入太空是要干活的,他们在地面做的训练其实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进入空间站之后要适应不少时间。
要是这样的话,那让预备航天员先乘坐“木鸢号”进入太空,先适应一下在太空的感觉,然后用装在“木鸢号”舱内的训练设备练习“打螺丝”。
那是不是等真的进入空间站之后能立刻适应太空生活和太空工作?
而且说实话,航天员只是地面训练确实不够全面,哪怕按照各种选拔严格培养出来的航天员也仅仅是“理论”适合当航天员。
毕竟各种环境都是地面模拟的,并不是真正的太空环境。
所以有些人是不那么适应太空环境的。
比如进入太空之后体液再分配,有的人很快就能适应,看起来只比在地面的时候面部肿胀一点点。
而有的人适应起来就比较艰难,脸肿的就跟发面馒头似的。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