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的农民,也没有那么多货物需要天天摆卖,货源补充不上来。
那么我现在问你,集市上最吸引人、每天生活都离不开的‘货物’,最主要的是从哪里来的?”
“工厂?”肖文斌试探性地回答,但语气已经不那么确定了。
“除了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呢?那些活鸡活鸭、新鲜蔬菜、猪牛羊肉、鱼虾蛋奶呢?”
顾方远见对方还是一脸茫然的样子,也懒得再继续考验他了。
直接揭晓答案:“这些最主要的货源,自然来自农业和养殖业本身啊!”
他的声音变得有力:“如果某个乡镇的生猪养殖形成了规模,猪肉供应充足,镇政府是不是可以扶持或者引入一个商户,开设一个全天候营业、专门售卖新鲜猪肉的固定店铺?
如果鸡鸭养殖多了,是不是可以开设一个专卖活禽、蛋类的店铺?还有鱼塘产的鱼、大棚种的反季节蔬菜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你只要明白这个核心道理就行,”顾方远总结道,手指在空中用力一点。
“一旦这些固定店铺开起来,当地镇政府不但能长期、稳定地赚到门市部的租金,还能堂堂正正地收取这些商户的工商税和营业税!这难道不是清晰可见、可持续的税收吗?”
他深吸一口香烟后缓缓吐出,目光炯炯。
“这些店铺,本质上就相当于一个‘中转站’和‘放大器’,它们从分散的农民手中收购零散的农产品,再通过规范的店铺集中销售给有需求的居民和采购商。
这中间因为存在明确的商业交易行为,所以产生了真正的商品流通,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稳定且可监管的市场!”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对支江区独有的自信。
“咱们支江区和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咱们这里的老百姓,尤其是龙港镇及其辐射区域的居民,收入水平高,拥有非常强劲的消费能力和购买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