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粗陶大碗端上来,里面是白米饭,配着炖得软烂的牛肉、几颗大白豆,还有些野菜。旁边是一个绿色的搪瓷杯,装着粗粮粥。沈伊沐拿起蓝绿色的筷子,夹了块牛肉,酱香浓郁,却不油腻。
“你说,当年马帮吃的也是这样的吗?”她问沈时云,“可能没这么精致,但这份实在是一样的。”
沈时云喝了口粥,粥里有糙米和玉米,口感粗糙却很饱腹。“应该更简单,盐巴、粗粮、干肉,能吃饱就好。他们的体力消耗太大了。”他放下杯子,看着沈伊沐,“所以现在我们吃的,是改良版的马帮饭,带着烟火气,也带着对过去的敬意。”
吃完饭,外面下起了小雨。他们坐在窗边,看着雨水打湿青石板路,远处的山影在雨雾里若隐若现。沈伊沐靠在沈时云肩上,听着他平稳的心跳,觉得这趟旅行像一场穿越。
从老学堂的书声,到热海的雾气,再到马帮饭的滋味,每一处都让她对课本里的“茶马古道”有了更真切的感知。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文字里的“马帮文化”“民间传承”“古道贸易”,此刻都变成了可看、可听、可尝的具象。
四、古道的风,我们的故事
旅行的最后一天,他们沿着一段保存完好的茶马古道徒步。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两旁的草木郁郁葱葱。沈伊沐牵着沈时云的手,一步一步往前走,仿佛能听见百年前马帮的铃铛声和马蹄声在山间回响。
“时云,你说那些马帮汉子,有没有想过他们走的路,会变成后人参观的景点?”沈伊沐忽然问。
沈时云停下脚步,转身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他们或许没想过,但他们留下的路,留下的文化,被记住了。就像我们现在经历的,也会变成我们记忆里的一部分。”
风穿过山林,带着草木的清香,吹起沈伊沐的衣角。她抬头看沈时云,他的眼睛在阳光下亮得惊人。她知道,这趟茶马古道之行,不仅让她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更让她和沈时云的感情,在这些共同的体验里,变得更加深厚。
他们没有太多言语,只是静静地站在古道上,让风把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沈伊沐想,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义吧——在不同的时空里,寻找历史的脉络,也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回程的车上,沈伊沐把“马帮老学堂毕业证书”和那本《茶马古道》手册小心地放进包里。她靠在沈时云肩上,看着窗外倒退的风景,心里满是踏实的暖意。
茶马古道的风,吹过了千年,也吹过了他们的时光。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