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这个过程,像是在为自己编织一张巨大的信息网。沈伊沐感觉自己像一个蜘蛛,耐心地、一丝不苟地构建着自己的世界。她了解到了“选调生”和“公务员”的区别,知道了“国企”和“事业单位”的福利差异,也明白了“私企”的“996”和“大厂”的“内卷”究竟意味着什么。
她的笔记本,从最初的空白,变得越来越厚,也越来越重。上面不仅有各种网站链接和招考时间,还有她自己的思考和规划。她画了一张思维导图,中心是“我的未来”,分出了三条主支:“体制内安稳路”、“企业拼搏路”和“继续深造路”。每一条主支下,又延伸出无数细小的分支,比如体制内又分为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企业又分为国企、外企、私企。
然而,信息越多,沈伊沐的内心却并没有变得更笃定,反而时常陷入一种更深的焦虑。一天晚上,她从图书馆出来,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夜风吹得她有些发冷。她看着手机屏幕上刚刚收藏的一个“年薪百万不是梦”的帖子,又想起白天看到的某个偏远地区乡镇公务员的岗位,两者之间的巨大鸿沟让她感到一阵眩晕。
她突然发现,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信息茧房”。她搜集了太多关于“如何成功”的信息,却忘了问自己“我想要什么”。她了解所有通往罗马的路,却不知道自己的罗马在哪里。
回到宿舍,室友李雪正敷着面膜,见她回来,探出头问:“伊沐,你又去‘修仙’啦?看你最近忙得,跟个大四学姐似的。”
沈伊沐笑了笑,没说话。
“说真的,”李雪撕,想想这些就头大。”
“累啊,”沈伊沐放下书包,坐到椅子上,第一次向人袒露自己的心声,“但是,我觉得我必须知道。就像打游戏,你总得先看看地图,了解有哪些关卡和boSS,才能决定走哪条路,用什么装备,对吧?不然闭着眼乱闯,很容易就‘Gaover’了。”
李雪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不过,你看了这么多,决定好走哪条路了吗?”
这个问题,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沈伊沐的内心。她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还没有。但我知道,至少我排除了几条我肯定不想走的路。比如,我不想去那种一眼就能看到退休的生活,也不想为了高薪去一个完全不喜欢、每天都很痛苦的公司。”
“那你想做什么呢?”
“我……”沈伊沐顿住了。她想做什么?她喜欢文字,喜欢与人交流,喜欢创造性的工作。她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带来价值感,而不仅仅是谋生。这些模糊的愿望,在那些具体的岗位名称面前,显得那么空泛和不切实际。
那一晚,沈伊沐失眠了。她翻来覆去地看着自己的笔记本,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此刻却像一张张嘲讽的脸。她意识到,搜集信息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如何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第二天,她没有像往常一样一头扎进招聘网站,而是打开了学校的官网,找到了“创新创业学院”的页面。她发现,学校其实提供了很多资源,比如职业规划咨询、企业参观、校友分享会等等。她之前一直埋头于外部世界的“宏大叙事”,却忽略了身边触手可及的“微观帮助”。
她预约了一位职业规划老师。在咨询室里,她第一次系统地讲述了自己的困惑、兴趣和从海量信息中获得的碎片化认知。老师没有直接给她答案,而是引导她做了一系列性格和职业倾向测试,并鼓励她:“沈伊沐同学,你做的信息搜集工作非常棒,这让你比同龄人更早地看到了未来的全貌。但现在,你需要做的,是从‘广度’转向‘深度’。去尝试,去体验,去感受。利用暑假找一份实习,无论是去企业打杂,还是去社区做志愿者,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知道哪条路真正适合你的脚。”
走出咨询室,三月的阳光正好,暖洋洋地洒在身上。沈伊沐深吸一口气,感觉长久以来压在心头的巨石,似乎被挪开了一角。她明白了,那些网站、那些信息,不是束缚她的枷锁,而是照亮她前路的无数盏灯。她不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