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的繁华,纷纷炸开了锅。
[稻米流脂粟米白!
天爷啊!
这得是多富裕才能让米粮都冒油啊!
]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这说的是,天下太平到出门远行,都不用挑黄道吉日,也不怕路上遇到劫匪猛兽吗?这……这简直是人间仙境啊!
]
[这杜甫不愧是诗圣啊!
寥寥数语,盛世景象便跃然纸上!
]
[这唐明皇前期,确实是厉害啊!
]
而无数文人墨客,更是反复吟诵着这诗,为杜甫的才情所折服,更为那已经逝去的开元盛世而心驰神往。
现代
李世民听到这诗眼中,更是前所未有的光亮。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他喃喃自语,仿佛看到了那幅画面,看到了他一手缔造的大唐,在后辈手中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巅峰。
那是一种越了个人的,属于整个李唐王朝的无上荣光。
而跪在地上的李隆基,早已泣不成声。
那曾是他最引以为傲的功绩,是他亲手缔造的黄金时代。
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曾是他夜以继日的追求,是他君临天下的证明。
可如今听来,却字字句句,都化作了最锋利的刀刃,凌迟着他的灵魂。
他拥有过那样的盛世,却又亲手将它推进了深渊。
……
李世民听着杜甫那描绘盛世的诗篇,心中百感交集,既有身为李唐先祖的无上荣耀,又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
他转过头,看着地上那个早已哭得不成人样的曾孙,那张苍老的脸上,混杂着泪水、悔恨与无尽的怀念。
这样的盛世,是他缔造的。
可未来的乱局,也是他一手造成的。
一时间李世民竟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他长长地吁了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沉声问道:“那今越,这后来……究竟又生了什么?”
李今越知道李世民心中急切,她也跟着叹了口气,目光从李隆基身上移开,说道:“二凤陛下别急,这故事的转折点,马上就到了。”
随即,她话锋一转:“李隆基的第三位宰相,叫做张说,此人也算是个文武全才。
不过,当时李隆基选他,主要是看中了他的文采。
毕竟,太平盛世都来了,总得找个文笔好的,来好好歌颂一番自己的丰功伟绩嘛。
这倒也不难理解,人之常情,也没人会多说什么。”
李世民闻言,赞同地点了点头。
身为帝王,谁不希望自己的功绩能被载入史册,流传千古呢?
可随即,他又皱起了眉头,问道:“不过,这宰相怎得又换了一个?姚崇、宋璟皆是贤相,为何不长久任用?”
李今越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这估计是李隆基和他奶奶学的吧。
频繁更换宰相,防止他们坐大专权。
李隆基在位时,宰相班子基本每隔几年就要换上一批,不管他们干得有多出色。”
李世民听罢,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个制衡权臣的法子。
但他不需要,因为他对房玄龄、杜如晦那些陪他打天下的老臣们,有着绝对的信任。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流露出一丝自得。
可随即,他便听到了李今越的下一句话。
“但,有一个人是例外。”
李今越的语气忽然变得意味深长,“他在宰相的位子上,一坐,就是十九年。”
李世民闻言,心中猛地一咯噔。
他知道,李今越既然特意将此人点出,那此人,必定有问题。
李今越看出了李世民神情的变化,却不急着揭晓答案,只是说道:“二凤陛下,这个人咱们后面还会再提。”
“咱们先说回张说。
张说在任上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