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歌的手指还悬在芯片上方,指尖离接口只差半寸。
控制台的蓝光映在她脸上,忽明忽暗,像呼吸。
刚才那行残存的代码还在屏幕角落闪着:【自毁协议v7,触密钥=创作者最原始的情感回声】。
她没动。
耳边回荡着母亲最后那段加密音频。
陆深说那是“量子级信息压缩”
,需要解码器才能解析。
但她直接把音频导入了个人作品库,用《星海幻想曲》第七小节做频谱匹配。
波形图跳出来的一瞬,她屏住了呼吸——在杂音深处,有一段极其微弱的哼唱,节奏断了一拍,正好卡在耳钉刻痕的位置。
“不是巧合。”
她低声说,“是钥匙孔。”
陆深靠在终端旁,手指飞快敲击虚拟键盘,声音比刚才稳了些:“系统刚传回结构分析,密钥是三重嵌套式情感编码。
第一层是童年记忆坐标,第二层是母爱象征物,第三层是部原创作品的基频共振。”
“也就是说,”
林清歌盯着自己的手,“得把我从小到大最真的一段情绪,拆成三块,拼回去。”
话音刚落,控制室的灯光猛地一颤。
数据流突然扭曲,墙面上浮现出一段模糊影像:一个小女孩坐在钢琴前,手里拿着蜡笔,在五线谱上涂涂画画。
背景音是录音机里放的童谣,调子跑得离谱。
《妈妈的蓝玫瑰》。
林清歌瞳孔一缩。
这是她六岁那年录的第一版deo,原始磁带早就丢了。
可这段录音的开头,多了一句她从没听过的话:“清歌,这歌唱完,妈妈就得走了。”
她心跳漏了一拍。
“假的。”
陆深立刻切断音频输入,“波形有重叠痕迹,是拼接的。
真正的录音开头是‘一二三四,音符跳舞啦’。”
林清歌闭了闭眼。
她记得。
那天妈妈烧39度,还坚持陪她录完这歌。
录到一半咳得喘不上气,就用拍背的节奏帮她打拍子。
每分钟68下,稳得像钟。
她调出《妈妈的蓝玫瑰》原始时间轴,锁定副歌第二拍的延音。
时长o87秒——和母亲拍背的节奏完全一致。
“所以……真正的‘象征物’不是蓝玫瑰,也不是耳钉。”
她喃喃,“是那个节奏。”
陆深点头:“系统刚解锁二级权限,提示‘情感原型需通过生理同步验证’。
你得用自己的身体,复现那段记忆的频率。”
林清歌摘下右耳耳钉,插进终端辅助接口。
金属接触的瞬间,耳垂一阵烫。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清唱。
“蓝玫瑰,开在冬天……”
声音有点抖,气息也不稳。
可当她唱到副歌,下意识跟着记忆里的节奏轻轻点头时,终端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原始情感波动,匹配度723】。
还不够。
“还差一块。”
陆深盯着数据流,“童年记忆坐标没激活。
系统需要具体的时空锚点。”
林清歌靠在椅背上,闭眼。
她想起小时候烧,妈妈总把她裹在毯子里,抱到阳台看星星。
她说蓝玫瑰其实是星星掉下来变成的,不怕冷,也不怕黑。
“我记得那个阳台。”
她说,“老式铸铁栏杆,右边第三根有点歪。
楼下是棵梧桐树,风一吹,影子就爬到墙上。”
她调出童年住处的卫星图,标出坐标。
系统开始扫描。
就在这时,控制室的门无声滑开。
程雪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八音盒。
盒盖打开,熟悉的旋律流淌出来——还是《星海幻想曲》,但节奏被调慢了,听起来像挽歌。
“你记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