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屏幕恢复后,林清歌没有再看一眼系统提示。
她把《噪音小孩》存进加密分区,顺手将备用机的硬盘拆下,塞进抽屉角落的铁盒里。
动作利落,像在封存一枚未引爆的炸弹。
她站起身,拉开书桌最下面的抽屉。
u盘静静躺在乐理书底下,旁边多了张手写清单:手术费总额、已筹金额、剩余缺口——三行数字写得极轻,像是怕纸张承受不住重量。
她盯着那串数字看了两秒,转身打开衣柜,从一堆卫衣里翻出一个旧帆布包。
拉链有点卡,她用力一拽,出刺啦声。
包底压着几张名片,边角卷起,是之前活动主办方塞给她的品牌联络卡。
她抽出其中三张,扫了眼联系方式,打开手机备忘录,新建一条标题:“可谈代言”
。
刚打完字,手机震动。
一条推送跳出来:【星海原创大赛】报名通道今日开启,匿名投稿,奖金三十万,评审团由五位业内元老组成,拒绝数据刷榜,只听作品本身。
她点进链接,快浏览规则。
视线停在“禁止使用ai辅助编曲”
那一行,指尖顿了顿。
上个月系统推荐的智能和声模块,她已经彻底禁用了。
现在用的节拍器是机械的,混音靠手调,连和弦走向都是纸笔画出来的。
这规则,反而成了她的入场券。
她合上手机,走到书桌前,翻开笔记本。
左边一页是《噪音小孩》的旋律草图,右边空白。
她拿起笔,在右边写下三个字:参赛版。
接下来两小时,她把原始录音导出,只留下清唱轨道。
删掉所有后期处理,连混响都去掉。
干巴巴的人声在耳机里回响,像赤脚踩在水泥地上。
她打开新工程,用节拍器重新对齐节奏。
每小节咔哒两声,她跟着敲键盘。
主歌部分保留原结构,副歌拆开重排,把原本炸裂的情绪压成一句低吟。
她不要煽情,她要的是——一个孩子在医院走廊跑调唱歌时,那种不管不顾的真实。
改到第三遍,她按下播放。
整歌安静得有点冷,但脉搏感还在。
她点点头,导出音频,命名为“参赛一号”
。
然后她打开邮箱,注册了一个新账号,用户名是一串随机字母。
上传文件,填写报名表,提交。
整个过程没连主电脑,用的是那台从不联网的旧笔记本。
提交成功后,她立刻格式化了本地缓存。
做完这些,她起身走到窗边。
窗帘没拉,外面天色灰蒙蒙的。
她看了眼时间,上午十一点二十三分。
该联系品牌方了。
她坐回桌前,翻出那三张名片,逐一拨通电话。
第一家是国货耳机品牌,接电话的市场总监语气热情:“林小姐,我们一直关注您!
只要您愿意同步文娱点数据,证明粉丝基数,合作细节好谈。”
她直接问:“如果我不接系统数据接口,还能合作吗?”
对方沉默两秒:“那……我们怎么知道您的影响力是真实的?”
“你们可以听这歌。”
她把《主权》的纯音频过去,无id3信息,无波形图,只有声音,“不带数据包装,只听内容。”
对方听完,语气犹豫:“调性是不错,但我们内部需要量化指标……要不您先挂个联名款试试水?”
她挂了电话。
第二家是独立香氛品牌,态度干脆:“我们不看数据,看审美契合度。”
对方听完样带,当场表示愿意推进合同流程,唯一要求是——不能绑定任何平台独家权限。
她松了口气,约了下午正式提案。
第三家是运动服饰品牌,开口就要她签署“全平台数据共享协议”
,她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