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烧感,而是持续升温,像一块小电池在耳骨旁充电。
她没动,任由热度爬升。
墙壁上的星图再次浮现,比之前更清晰,那些原本模糊的星轨现在连成了线,勾勒出某种类似电路板的结构图。
中心红点依旧闪烁,频率变了。
她盯着那点光,忽然意识到一件事:这个坐标的海拔高度,和顾怀舟那天撑伞站立的位置完全一致。
那天雨很大,他站在废墟边缘,油纸伞微微倾斜,脚下是个塌陷的地基坑,深度约两米。
她当时以为只是偶然选了个避风处,但现在看来,更像是刻意标记。
她起身走到衣柜前,翻出一件加厚卫衣。
深棕色,袖口有点起球,是她通宵改稿时常穿的那件。
换好衣服后,她把玉坠挂在脖子上,贴着胸口放好。
这东西曾经属于陈薇薇,后来在一次交换中回到她手里。
它不值钱,但共振频段特殊,能激活某些封闭节点。
她把耳钉取下来,放进屏蔽盒,扣紧盖子。
盒子是铅合金做的,外表粗糙,像个旧饼干罐。
据说是陆深亲手改装的,能隔绝一切外部信号扫描。
她拎起来晃了晃,里面安静无声。
正当她准备躺下等天亮时,屏蔽盒突然震了一下。
不是错觉。
她立刻打开盖子,耳钉静静躺在黑色海绵槽里,表面泛着一层极淡的蓝光。
她凑近看,现音符图案的凹槽里,多了几道细如丝的刻痕,排列方式不像人为雕刻,倒像是数据自动生成的微型代码。
她用放大镜对照手机拍下的星图,终于确认了一件事:这些刻痕对应的,正是星图中那条隐藏的斐波那契螺旋线。
也就是说,耳钉本身正在接收并储存信息,而且来源稳定。
她重新戴好耳钉,坐回书桌前,打开录音笔,播放最后一段留存音频——那是陆深最后一次连线时的声音片段,只有七秒钟:“……别信编号,信频率。
他们改不了心跳节奏。”
她反复听了五遍。
每一次播放到最后,耳钉都会轻微颤动一下,像是在回应。
她突然伸手摸向后颈,那里有一道旧伤疤,细长,呈浅白色。
小时候母亲说是手术留下的,但她一直怀疑另有原因。
此刻,那块皮肤正隐隐麻,像是有什么东西在皮下轻轻敲击。
她没慌。
反而笑了下。
起身走到镜子前,撩开头,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如果你真想告诉我什么,就别绕弯子。”
话音落下的瞬间,耳钉爆出一阵强光。
星图再度展开,这次覆盖了整个天花板。
银河缓缓旋转,中心红点猛然扩大,化作一个三维坐标模型,悬浮在空中。
她伸手穿过光影,指尖触到一丝凉意。
就在她准备记录参数时,耳钉传来一段声音。
断续,带着电流杂音,但语气熟悉得让她呼吸一滞。
“这里藏着系统真正的核心。”
是陆深的声音。
可下一秒,那声音突然扭曲,变成一句极轻的哼唱——《星海幻想曲》的开头旋律,但调子偏了一个半音,像是故意弹错的。
她猛地回头看向房门。
门没动,锁也完好。
但她清楚地知道,这不是幻觉。
也不是系统拟态。
这是有人,或者某种残留意识,正在通过她的耳钉,向她传递双重信息:一句警告,一段暗语。
她坐回椅子,打开笔记本,翻到空白页。
笔尖落下时,手稳得不像刚经历过一场认知冲击。
她写:“明日行动预案:携带屏蔽盒、玉坠、备用电源。
目标——废弃气象站。
触条件:耳钉第三次自主光。”
写完,她合上本子,熄灯。
黑暗中,耳钉仍散着微弱蓝光,像一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