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为了英雄们争得面红耳赤的孩子们,只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眼里没有了往昔故事的光彩,只剩下一种茫然的,却又蠢蠢欲动的空白。
苏璃站在廊下,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她没有去分新的《守望录·新编》,那本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英雄史诗,此刻正静静地躺在箱子里,仿佛成了上一个时代的遗物。
几天后,她现了一种新的“故事”
正在孩子们中间悄然流传。
起初,只是一个孩子在玩泥巴时随口说:“我阿爷说,林爷爷当年就是从这么高的坎上摔下去,掉进泥沟里的!”
这话像一颗投入池塘的石子,瞬间激起层层涟和。
另一个孩子立刻反驳:“不对!
我阿婆说,林爷爷是追一只七彩的蝴蝶,脚滑了才摔的!”
第三个孩子,手里正捏着一个泥人,头也不抬地加入:“你们都错了,我爹说,那天有颗星星掉下来,砸了个大坑,林爷爷是去看星星,才不小心掉进去的!”
故事的版本以一种惊人的度繁衍、变异。
从“摔进泥沟”
这个核心,衍生出了“为救小猫”
、“被妖怪推搡”
、“梦游时以为自己在飞”
等数十个分支。
情节越来越离奇,细节越来越丰富,甚至连苏璃这个听着林爷爷故事长大的人,一时间也难辨真假。
村里的老人们听了,只是笑骂一句“胡说八道”
,却又忍不住侧耳去听最新的版本。
苏璃心中的忧虑,竟被一种奇异的喜悦所取代。
她明白了,那些被奉为圭臬的英雄故事,太过于完美,太过于遥远,孩子们只能仰望和背诵,却无法触摸。
而“林爷爷摔进泥沟”
这个粗糙、甚至有些好笑的故事,却属于他们自己。
他们可以肆意地涂抹、修改、争辩,每一次争辩,都是一次再创作。
当夜,她回到自己的小屋,在烟熏火燎的灶壁上,用一截木炭用力刻下了一行新规:“故事不怕变,怕不传。”
三日后,奇迹生了。
那被炭笔刻出的字迹缝隙里,竟钻出了一根极细的青色藤蔓,它没有向上攀爬,而是沿着字痕蜿蜒生长,最终盘成了一句新的、仿佛有生命的话语:“变着变着,就成自己的了。”
苏璃抚摸着那冰冷墙壁上温润如玉的藤蔓,心中一片澄明。
真正的传承,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复刻,而是允许被“篡改”
,允许被遗忘,允许在每个人的口中,长出全新的血肉。
与此同时,那个曾远游四方的神秘小女孩回来了。
她看到村口那高大的“开口台”
已经许久无人登临,台上积了一层薄薄的灰。
可台下,却热闹非凡。
十几个孩童正蹲在沙地上,用手指代替笔,划出一道道不成形状的痕迹。
一个胖乎乎的男孩正一边划拉一边念念有词:“我娘……今天煮粥……手抖了,少放了一撮盐,我爹喝了一口,脸都皱成了一团……”
周围的孩子们顿时哄笑起来,另一个女孩立刻接上:“我哥更笨!
他昨天学我爹劈柴,结果斧头砍进了木桩里,拔了半天都拔不出来!”
没有英雄,没有奇遇,全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
但孩子们的眼睛里,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小女孩没有走上高台,也没有打扰他们。
她只是默默走到一旁,捡起一个破旧的陶碗,倒扣在地上,然后伸出纤细的手指,在碗底轻轻敲击起来。
“咚……咚咚……咚……”
没有章法,没有曲调,只是最简单的节拍。
起初,没人注意。
但那沉稳而富有韵律的敲击声,仿佛有一种奇异的魔力。
讲述“煮粥少放盐”
的男孩,他的语不自觉地慢了下来,与那“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