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和离。
梁王又可能没有种,自己肯定无后,收养两个孩子,算是解闷。
反正外人也不知道,皇帝不肯把皇家这种破事弄得人尽皆知。
梁王也妥协了,他本就没有大本事,以前全靠曾秀云和常久山的帮扶。
现在这两个人没有了,开始倚重梁王妃,不至于言听计从,大多数事不再与她争执。
梁王日日忧心,过得不大好,整个人面黄肌瘦,鬓边有了白,背都微微驼了。
两个孩子倒也不笨,大致知道些什么,成了惊弓之鸟,躲着梁王走。
见梁王妃肯护着他们,就竭尽所能地表现出依赖巴结,一句一个母妃,比对亲娘可尊敬多了。
这不光是嫡母,还是他们的护身符呢。
皇帝问过王相,青衣君祠是怎么回事?王相把之前想好的话说了:“陛下,臣梦见青衣君说,元娘当了皇后,王家与皇家成了亲戚,皇帝是有情人,一定会对妹妹好。
她放心了,要飞升,舍不得青衣君祠,就一并带走。
交待臣在原址重新盖一座青衣君祠,就按原来的规制,墙外种上桃树,院里种满牡丹。
工程竣工,明年的春天,她会把牡丹花王还回来。”
皇帝半信半疑,这么大一座建筑凭空消失了,非常人能做到。
想着之前的韦西洲失踪案,高平王犯天遣案,说不得是青衣君做的,只有神仙,才有这么大的能耐。
想到这里觉得还得做些什么,别得罪了青衣君才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皇帝下了口谕:“青衣君是先皇加封,如今成神飞升,留话让重盖青衣君祠。
命工部派人,协助王相,尽快恢复青衣君祠的原貌。”
皇帝还想让户部拨款,王相客气拒绝了,说青衣君有话,这个钱她会赐下来。
王相想着,要是钱是户部出的,活儿是工部干的,青衣君祠自家就不好意思代为管理了。
青衣君祠每年的花展可是能赚不少钱呢,管理权万不能失。
正月十六起,各方都更加忙碌,忙了好几天,各色才齐全。
皇后的嫁妆全送了过来,便是几方尽力压缩嫁妆了,内侍省姜大监看了王家的嫁妆单子,厚厚一大叠子,写得密密麻麻的,也是吓了一跳,皇后家真是富有。
正月十八的傍晚,帝后大婚,大宴群臣,宫里开了宫宴。
后宫的妃嫔虽个个心里有事,也不敢在这正式的场合出洋相,就怕皇帝收拾她们。
杨家的下场就在前面,伴君如伴虎啊。
只能暗暗在心里羡慕嫉妒恨,这王元娘真是好命,一个二婚老女人,竟能从皇宫正门抬进来,当上一国皇后。
整个东陈这是头一例啊,皇帝登基之后才大婚,自然仪式重大。
不过,众臣子到此时却想开了,王元娘当皇后很妙啊。
她的年龄使她显得稳重,既能压住那些年轻的妃嫔,又不会被那些中年的妃嫔小瞧,更不会妖媚惑主。
文有右相父子可倚重,武有长孙一脉死挺,大公主又比较能容得下这夫家的姑姑,不会因为自己亲娘没当上皇后而恼恨。
皇帝也十分高兴,费了这么大的劲才娶到的媳妇,肯定珍惜啊。
入宫之后,两个人过得甜甜蜜蜜,恩恩爱爱,一点也不像中年夫妻的样子。
正月十九,上午举行封后大典,在太极宫正殿之上,皇帝让马忠宣读封后圣旨,老宗正为身着大礼服的皇后加冕,新后接受众臣朝拜。
然后,老宗正领着帝后去太庙祭拜祖先,宗室的长辈和皇帝的兄弟们观礼,把皇后的名讳记入宗室族谱。
帝后携宗室成员、文武重臣,登上皇宫的宫墙上,接受驻都城的留守司官员、藩镇节度使派的使者、外邦使臣代表的朝贺。
别人都是高高兴兴的,只有梁王,见了皇后的面之后如雨淋的蛤蟆,又是惊吓又是害怕。
王皇后怎么与前梁王妃王善一长得如此相像呢?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