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在光晕中似乎都拔高、清晰了一些。
它对着杨三,不再是作揖,而是像人一样,恭恭敬敬地、端端正正地磕了三个头!
每一个头都磕得实实在在。
磕完头,它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口吐人言,声音不再细弱,反而清朗了许多:“多谢恩公金口玉言!
此恩此德,永世不忘!”
说完,它周身光华一闪,竟化作一道金黄色的影子,不是往山里钻,而是像一缕轻烟,倏地一下,就消失在旁边的乱石堆里,不见了踪影。
杨三愣在原地,半天没缓过神。
他知道,自己这是无意中,成全了一场造化。
自那以后,狐仙堂子那片山坡,更显灵秀了。
杨三的羊群在那儿,从没丢过一只,也没病过一头,长得格外肥壮。
更奇的是,有一年杨三崴了脚,困在山里,又冷又饿,迷迷糊糊中,就感觉有个穿着黄衣服、眉清目秀的小伙子,给他送来了一瓦罐热汤和几个白面馍馍,等他醒来,人不见了,东西却真真切切放在身边。
杨三知道,那是“小书生”
来报恩了。
他把这事埋在心里,谁也没告诉,依旧每天去那片山坡放羊,依旧对着天空自言自语。
只是他感觉,那山,那风,那云,仿佛都多了几分亲切。
后来,杨三老了,放不动羊了。
他临死前,把这事儿告诉了他最信得过的孙子。
他说:“孩子,记住喽,在这老山里,对啥都存着点善心。
那些精灵修行不易,它们来找你,是信得过你。
你心里是啥样,眼里看它就是啥样,嘴里说出来的,就是啥样。
一句好话,能成全一场造化;一句恶言,也能毁掉百年道行。
这‘口封’啊,封的不是它们,是咱自个儿的良心。”
这的另一种结局,就在杨三家悄悄传了下来。
它不像别的鬼故事那样吓人,却带着一股子山野的灵秀和人心的温润。
它告诉人们,与这天地万物相处,存一份善念,守一份本真,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句话,真的能点亮另一个生命的前路。
而这,或许就是咱们这片黑土地上,最朴素,也最玄妙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