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邦指着图纸,继续介绍:
“这款‘南洋-1ooo型’远洋渔船设计时也考虑了平战结合,甲板结构加强,必要时可安装小口径舰炮,作为武装渔船或辅助巡逻艇。”
张弛来了兴趣:“说说具体细节。”
“船长约65米,满载排水量12oo吨,冷冻仓能装下25o吨鱼获。
整体航12到14节,续航力8ooo到海里。
非常适合在咱们周边海域乃至远洋作业。”
张弛对此表示满意,随即关切地问:“目前咱们的造船业,还有什么困难?需要上边帮你协调解决的,你尽管提。”
李振邦犹豫了一下,还是坦诚相告:
“最大的困难有几个。
一是核心动力系统,无论是大功率柴油机还是蒸汽轮机,我们现在都造不了,完全依赖从白鹰进口整机或关键部件,这是卡脖子的问题。”
“二是高级别的船用钢材,比如船体结构钢、锅炉钢板,咱们自己的钢厂暂时还供应不上,需要等上游产业扩产升级。”
“三是高技术工人,尤其是优秀的焊工、铆工、管工,非常稀缺。
现在主要靠高薪请白鹰和意呆的技师,同时加紧培训本地工人,但新手多,质量稳定性就差一些。
不过我相信,再过一两年,情况会大好!”
张弛听完,神色认真地点点头,转头对身旁的相张广松说:
“这些都记下来。
动力和钢材问题,联系工业部和‘曙光’那边,看能不能加快技术引进或自主研的步伐。
造船技工培训,教育部和人力资源部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需要多少预算,你牵头做个方案报上来。”
张广松立刻应承下来。
张弛清楚,南洋这个地理环境,造船业是必须展的,而且要建成国家支柱型的产业,需要的熟练产业工人几乎可以说是以十万计。
任重而道远啊。
反正这造船业,可能不能留给鬼子和棒子,让他们大赚特赚借机回血。
休息时间结束,工作人员前来通知,下水仪式的吉时已到。
众人起身,李振邦步伐略显激动的走到门口。
张弛这才起身,走出休息室,在厂长的引导下,率先走向船台方向。
身后众人,包括被张弛特意拉来亮相的妻子陈静姝这才满怀期待地跟在张弛身后,一同前行。
阳光下的船台区域周围,早已是人头攒动,彩旗招展。
那艘即将下水的万吨巨轮,如同一位披红挂彩、即将出征的钢铁勇士,静静地横卧在滑道上,船高昂,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磅礴气势。
船身两侧悬挂着巨大的南洋合众国国旗和预祝成功的标语横幅,更添几分庄严与喜庆。
这自然是张弛这位穿越者给南洋带来的风气,毕竟这船啊、飞机啊,亮相的时候身上要是不挂点什么,他心里就觉得不得劲啊。
仪式台已经布置好,正对着巨轮的船。
李振邦作为东道主,率先主持仪式。
他先是高声宣布:“吉时已到,恭请圣杯,祈求妈祖保佑,海不扬波,舟行万里。”
话音落下,几名船厂的老工人神情肃穆地捧上一个红木托盘,上面放着对用于卜筮的木质圣杯(筊杯)。
李振邦净手后,拿起圣杯,口中念念有词,虔诚地掷向地面。
筊杯落地,一阴一阳,是为“圣杯”
。
这是吉兆。
“好!”
周围爆出了一阵欢呼。
紧接着,李振邦一口气连续再掷出两次圣杯,竟然次次都是吉祥的“圣杯”
!
“三连圣杯!
大吉大利!”
张弛率先鼓掌,现场的气氛瞬间被点燃,尤其是来自闽粤地区的华人员工和嘉宾,更是激动不已,记者们的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
传统的祈福仪式刚结束,两位意呆工程师路易吉和朱塞佩就笑着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