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张弛开始介绍其动力核心时,更是引起了惊呼。
“它能达到如此性能,全靠这颗心脏——t53-l-13型涡轴动机。”
“最大起飞功率,18oo轴马力。
重量,仅243公斤。”
“什么?!
一千八百马力?!
才五百多磅重?!”
朱家仁失声惊呼,差点把眼镜瞪掉。
他是懂行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活塞航空动机,要达到这个功率,重量得以吨计算。
这功率重量比,简直是天方夜谭。
谁生产的?
又有哪个国家、哪个企业有能力生产这样的动机?
朱家仁急忙追问细节,当听到“5级轴流+1级离心压气机”
、“环形燃烧室”
、“双级气体生涡轮+单级自由涡轮”
这些设计时,更是如痴如醉,又倍感无力。
这就是差距,这先进的动机听起来很厉害。
但哪怕实物放在眼前,没有老师教,想要理解设计思路都要许久。
更别说仿制了。
张弛很清楚现状,他话锋一转:
“当然,以我们目前的材料工艺和加工精度,想一步到位复制这种55年…”
说漏嘴的他立刻改口:
“呃,我是说想复制这种极其先进的动机,是不现实的。”
他顿了顿,指向ah-1g:
“但是,它的设计思路、整体布局、传动系统、旋翼设计,包括串列座舱带来的良好视野和减阻效果,都是无价之宝。
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消化、吸收。”
“我们的要目标,不是直接一比一的造出它。”
张弛明确了任务,“而是借鉴它的部分设计理念,结合我们的实际,先研制出一款小型、实用、可靠的运输直升机。
能够快运送弹药补给到前线,能够后送伤员,能够执行低空侦察和搜救任务。
这就是你们第一阶段要交出的答卷!”
这番话让朱家仁等人从对顶尖科技的震撼中回过神来,眼神变得更加炙热和专注。
目标清晰了,而且有如此完美的“范本”
在一旁,虽然暂时无法完全复制,但思路已经打开。
他们立刻围了上去,如同对待一件绝世珍宝,小心翼翼地抚摸流线型的机体,讨论着传动轴的角度,研究着尾桨的设计,感慨着座舱玻璃的弧度带来的良好视野。
“妙啊,一人专心驾驶,一人专心操作武器,互不干扰。”
“这动机的进气方式和增压结构,原来可以这样布局。”
“机体和动力必须一体设计,减重和平衡是关键。”
这些人都是这一时期华人中难得的全才,理论和动手能力都很强,很快就看出了一些门道,讨论得越来越热烈。
张弛看着这一幕,心中欣慰。
那两挺134电动转管机枪,自然会拆解下来,送到专门的枪械研究所去攻关复刻。
而4o1所的任务,就是吃透这架直升机所蕴含的航空科技。
他走到一旁,对朱家仁低声说:
“朱工,南洋岛屿星罗棋布,海岸线漫长。
无论是陆军需要快机动和火力支援,还是海军舰艇需要反潜和搜救平台,直升机都大有可为。
它的价值,绝不亚于喷气式战斗机。”
朱家仁重重地点点头,目光依旧没有离开那架ah-1g,语气充满了激动和决心:
“我明白,大统领阁下,请您放心。
我们就算不吃不睡,也一定尽快把您要的‘空中骡子’搞出来。
然后……然后朝着这个‘眼镜蛇’的方向努力。”
张弛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有系统在手,就等于拥有了整个直升机科技树的未来展方向。
让南洋的直升机事业,跳过早期漫长的摸索和弯路,直接从这条凶猛的“眼镜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