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气息,正以他为中心,缓缓弥漫开来。整个紫宸殿的温度仿佛骤降了十度!
他缓缓抬起手,指尖在光滑的紫檀木扶手上轻轻叩击,发出哒…哒…哒…的轻响。每一声,都如同重锤敲在殿内诸臣的心上。
“好一个光明子…”李琰的声音终于响起,平静得可怕,却蕴含着足以冻结灵魂的杀意,“火攻海鹘,焚粮登州,散播虏疮…环环相扣,步步杀机。看来她不仅要阻朕于海上,更要掘我东征之根基,乱我大唐之腹心。此獠不除,朕寝食难安!”
他霍然起身,珠帘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走到巨大的东部疆域沙盘前,目光如同实质的利剑,扫过新罗的位置。
“倭寇如此猖獗,背后岂无依仗?新罗…”李琰嘴角勾起一抹冷酷到极致的弧度,“金重熙的密报,来得正是时候。”
侍立在一旁的内侍省少监高力士立刻躬身,将一份密封的铜管双手奉上。李琰拆开火漆,抽出里面的密信,快速浏览。信中详细记录了新罗重臣金重熙冒险传来的绝密情报:倭国太政大臣光明子,已秘密派遣心腹密使,潜入新罗王都金城。密使携带重礼,并许以重诺——若新罗能在唐倭冲突中保持中立,甚至暗中相助倭国,阻挠唐军借道或补给,待倭国击败大唐后,便将整个“三韩之地”尽数“归还”新罗!
“哼,好大的手笔!‘许尔三韩’?”李琰冷笑一声,声音如同冰棱碎裂,“光明子这空头支票开得倒是响亮!她以为朕的大唐,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她以为新罗王金兴光,是那等看不清大势的蠢物?”
他猛地将密信拍在沙盘边缘,震得上面的小旗簌簌抖动。
“高力士!”
“奴婢在!”
“即刻拟旨!”李琰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以六百里加急,传旨新罗王金兴光!”
他目光如电,字字千钧:
“倭奴跳梁,屡犯天朝,屠戮边民,罪恶滔天!今更行焚粮播瘟之绝户毒计,人神共愤!尔新罗,世受大唐册封恩典,为大唐藩屏。值此天兵东讨逆倭之际,理当戮力同心,共诛丑类!着尔新罗王,速发倾国之兵,水陆并进,助剿倭奴!自接旨之日起,若有一兵一卒助倭,或有一粮一草资敌,抑或逡巡观望,迟延不进——”
李琰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九天雷霆,带着凛冽的杀伐之气,响彻殿宇:
“则视尔新罗,同倭寇一党!勿谓言之不预!朕之天兵,必先荡平半岛,再犁庭扫穴,诛绝倭岛!勿谓我大唐天子剑,不利也!”
“遵旨!”高力士凛然应诺,立刻转身疾步离去安排。
“陛下圣明!”狄仁杰、姚崇等重臣齐声应道。这道旨意,恩威并施,既点明大义,更亮出屠刀,将巨大的压力直接砸在新罗王廷头上,迫使其不敢再首鼠两端!
李琰的目光再次投向沙盘,仿佛穿透了时空的阻隔,看到了登州港的烈焰与病患,看到了对马海峡的血火,也看到了新罗王廷接到圣旨后的惊惶与权衡。
帝国的东征之路,注定被烈焰与瘟疫所洗礼。但这残酷的洗礼,只会让大唐这柄利剑,淬炼得更加锋利!
“婉儿,”李琰的声音低沉下来,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登州之事,刻不容缓。虏疮凶险,非等闲可制。你即刻持朕手令,全权处置登州疫情!征调京畿及邻近州府所有通晓瘟病之良医,携带药材,星夜驰援!着登州府尹,即刻实施最严隔离:划定疫区,许进不许出!病患集中诊治,死者深埋火化,接触者严加观察!凡有散布谣言、趁乱劫掠、阻挠防疫者,无论军民,立斩不赦!所需药材、粮食、石灰(消毒用),由沿途州县全力供给,敢有延误克扣者,杀无赦!”
“臣妾领旨!”上官婉儿肃然下拜,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她知道,这是一场与无形死神赛跑的战争,其凶险与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前方的海战。
李琰走到窗边,望着东方初升的朝阳,那光芒似乎也无法驱散他眼中的阴霾。他低声自语,又像是宣告:
“光明子…你以火与瘟为刃。朕,便以铁与血为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