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悬赏您的脑袋!”一个亲信头目声音颤抖地禀报,脸上满是冻疮。
史朝义猛地一拳砸在身边的冻土上,指节破裂渗血也浑然不觉:“李琰!苏定方!老匹夫!杀父之仇,灭族之恨!我史朝义与你们不共戴天!”他咬牙切齿,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契丹人…大贺窟哥那个老狐狸,收了我们的金银,却不肯给一块立足之地!只让我们在这冰天雪地里等死!”
“少将军,我们…我们怎么办?粮食快没了,马也死了不少…”另一个亲信绝望地问道。
史朝义眼中凶光闪烁,扫视着这群跟随他亡命天涯的最后心腹:“怎么办?天无绝人之路!契丹人不收留,我们就再往北!去找靺鞨人!或者…往西!去投奔回纥!听说回纥登里可汗野心勃勃,正与大唐貌合神离!只要我们能活着找到他们,献上…献上我们知道的大唐河北边防虚实…就不信换不来一条生路!”
他压低声音,如同毒蛇吐信:“告诉兄弟们,再坚持一下!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报仇雪恨!李琰…你给我等着!总有一天,我要让你血债血偿——!”
将作监·秘坊深处·司天台观星密室
烛光摇曳,气氛凝重而神秘。李琰身着常服,坐在主位。他面前的长案上,端放着那块“天赐金纹玉”。玉璧温润依旧,其上的金色纹路在烛光下似乎流转着微弱的光芒。周围坐着数位司天台的官员,以及两位被秘密召入宫中的博学鸿儒——一位是精通金石玉器的老博士,另一位是擅长星象谶纬的术数大家。
“诸位爱卿,”李琰指着玉璧,开门见山,“此玉来历颇为奇特。朕想知道,其上金纹,是天然形成,亦或后天人为?其玉质产地,可能追溯?更有一奇事…”他略一停顿,将在查拉维公主遇险时,玉璧曾产生微弱温热和感应的现象,隐去关键人物,以“心有所感”的方式描述了一遍。
两位鸿儒和司天监官员们围着玉璧,凑近烛光,或用特制的放大水晶仔细观察,或用手指轻轻摩挲感受,或低声讨论,神情专注而严肃。
良久,那位白发苍苍的金石老博士才抬起头,捋着胡须,缓缓道:“启禀陛下,依老臣愚见,此玉质地,乃上乘和田青玉无疑,其温润细腻,非他处玉石可比。至于这金纹…”他眉头紧锁,“其纹路走势,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痕迹,绝非人力所能为。且金丝深入玉髓,与玉质交融一体,此等异象…老臣研习金石一生,古籍之中,唯《拾遗记》等志怪杂书偶有提及‘金脉玉髓’,视为祥瑞,然实物…从未得见。”
那位术数大家也接口道:“陛下所言‘心血来潮,玉璧微温,似有感应’,此等玄妙之事…依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之说,倒非绝无可能。玉者,天地之精华,有通灵载气之能。若此玉真乃天赐,与陛下气运相连,或可解释一二。然…此终究虚无缥缈,难以实证。臣以为,或可将其视为天降祥瑞,昭示陛下承天景命、戡乱安邦之伟业,更为稳妥。”
司天监的监正也躬身道:“陛下,臣等夜观星象,紫微星近日光华大盛,辅弼之星亦熠熠生辉。此玉于此时现世,又与陛下心意相通,确乃大吉之兆!臣恳请陛下,将此玉奉于太庙,告慰列祖列宗,亦可安天下臣民之心。”
李琰听着这些解释,心中了然。以唐代的科技水平,想要科学解释这种超自然感应是绝无可能的。最终只能将其归结为“祥瑞”和“天人感应”。这结果在他意料之中。他本就没指望真能研究出个子丑寅卯,更多是想借这些专业人士之口,确认玉璧本身的物质特性,同时为那奇特的感应找一个“官方认证”的、符合时代认知的解释(祥瑞)。这对他巩固皇权、神化自身形象,有莫大好处。
“嗯,”李琰微微颔首,脸上露出“原来如此”的释然表情,“既是天地造化之奇珍,又感应朕躬,确为祥瑞无疑。奉于太庙之事,容后再议。此玉,朕暂且留用。”他心中暗忖:这玉璧的“预警”功能虽然微弱且不可控,但终究是个特殊存在,留在身边或许将来还有用处。
骊山·华清宫·星辰汤
氤氲的温泉水汽弥漫开来,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