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皇室血脉的生命。这本该是天大的恩宠,是无数后宫女子梦寐以求的机缘。可对她而言,在这风雨飘摇、杀机四伏的长安,这却是一道催命符!张皇后那双隐藏在慈和表象下的、如同毒蛇般的眼睛,仿佛就在这昏暗的灯光里冷冷地盯着她。
“咳咳…”一阵剧烈的咳嗽让她不得不弓起身子,牵扯到肩伤,痛得她眼前发黑,冷汗瞬间浸透了里衣。她连忙用没受伤的右手捂住嘴,压抑着咳声,生怕惊动外面值守的护卫。咳声止住,掌心却留下一点刺目的猩红。
她看着掌心的血点,眼神有一瞬间的涣散。潼关…河东…范阳…陛下…他怎么样了?这偌大的长安城,这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还有这腹中尚未成型的骨肉…千斤重担,竟都压在她这早已不堪重负的肩头。
绝望的阴云,几乎要将她吞噬。
就在这时!
“笃…笃笃笃…笃笃…”
极其轻微、带着特殊节奏的敲击声,从土屋那扇简陋的后窗传来。声音极轻,混杂在风声中几乎难以分辨。
婉儿猛地抬头!黯淡的眼眸中瞬间爆发出锐利的光芒!这节奏…是朔方军与长安密使约定的紧急联络暗号!只有最核心的几个人才知道!
她强撑着坐起身,忍着剧痛,悄无声息地挪到后窗边,用还能活动的右手,小心翼翼地拨开窗栓。一股刺骨的寒风立刻灌了进来。
窗外,夜色深沉。一个几乎与黑暗融为一体的身影,如同狸猫般敏捷地闪入屋内,随即反手轻轻关上了窗户。来人摘下蒙面的风帽,露出一张年轻却饱经风霜、沾满尘土的脸,眼神锐利如鹰,正是郭子仪派往长安联络的心腹校尉!
“上官待诏!”李晟单膝跪地,声音压得极低,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和一丝急切,“末将李晟,奉汾阳王密令,星夜来见!”
“李校尉请起!快说!郭老令公有何示下?朔方军…陛下…潼关如何了?”婉儿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晟起身,警惕地扫视了一下简陋的屋内,确认安全,才凑近一步,声音更低:“待诏放心!陛下虽仍在潼关,然龙体尚安!潼关有哥舒翰老将军坐镇,叛军虽众,急切难下!汾阳王已率朔方主力出灵武,正星夜兼程东进!然…”他眉头紧锁,“河东苏老将军被史思明主力与拔野古、回纥联军牵制于雀鼠谷一线,难以脱身!叛军又焚毁沁水仓,断我粮道!河东战局…危若累卵!汾阳王最忧者,乃叛军与胡虏合流,若其突破河东,南下与围攻潼关之敌夹击…则…潼关危矣!长安危矣!”
河东!又是河东!婉儿的心沉了下去。苏定方被死死拖住,郭子仪鞭长莫及…潼关背后,已经门户洞开!
“郭令公…需要长安做什么?”婉儿强迫自己冷静,声音恢复了一丝往日的清冷。
李晟看着眼前这位脸色苍白如纸、肩伤未愈、却依旧挺直脊梁的女子,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和不易察觉的怜悯。他从怀中极其小心地掏出一个密封的铜管,双手奉上:“汾阳王密信在此!言…欲解河东潼关之危,关键在‘断’!断史思明与拔野古、回纥之盟!断叛军之粮!断胡虏南下之念!然朔方军远在千里,难施巧力…长安…或可借力打力!”
婉儿接过冰冷的铜管,指尖微微颤抖。她走到油灯下,用指甲小心剔开火漆,抽出里面卷得极紧的薄绢。借着昏暗的灯光,她快速扫过上面郭子仪那熟悉的、刚劲有力的字迹。内容不多,核心只有几点:利用拔野古与回纥、吐蕃之间本就存在的猜忌;策动叛军内部如田承嗣等野心家;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与虎谋皮,也要阻止胡虏叛军合流!最后一行字,墨迹似乎格外凝重:“…事急从权!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长安…系于待诏!”
“非常之法…”婉儿喃喃自语,握着密信的手指因为用力而骨节发白。郭子仪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为了大局,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可以用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这封密信,既是托付,也是一道沉重的枷锁,更是一柄悬在她头顶的双刃剑!
她缓缓抬起头,目光越过摇曳的灯火,仿佛穿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