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一世这哥们儿堪称"作死小能手",一边疯狂清洗功臣,一边用"猜忌の眼神"盯着大臣,把朝廷搞成了"职场PUA现场"。现在朝廷效率堪比树懒,人才跑得比兔子还快,军队凝聚力直线下滑,财政管理更是乱得像被哈士奇拆过的家。更惨的是,这波操作直接给奥斯曼和乌兹别克送去了"趁你病要你命"的邀请函。
现在波斯就像站在悬崖边跳探戈——表面还在蹦跶,脚底下已经开始打滑。边境冲突随时可能升级成全面战争,而1631年这个微妙的时间点,简直就是观察波斯帝国"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经典案例。毕竟再过几年,等萨菲一世把巴格达也玩脱手(1638年奥斯曼反杀夺城),大家才会惊觉:原来帝国的衰落,早在这年就埋下了伏笔!
徐霞客啃着烧饼感慨:"这届波斯君主带不动啊!"隔壁茶馆老板插嘴:"嘿,您还别说,我们这儿的苏丹也在家偷偷数金币呢——俩帝国现在就跟俩暴发户似的,表面风光心里虚!"。
打听完这些情报后,徐霞客拽着还在为葡萄牙帝国唱挽歌的佛南西斯科,连夜摸黑赶路。一天后,他们站在了马斯喀特港的悬崖边上——这地方像极了葡萄牙帝国的"烂尾楼工程":坐落在阿拉伯半岛东南角(今阿曼),左手掐着波斯湾入口(霍尔木兹海峡外),右手按着印度洋主航道,堪称"海上收费站"的黄金地段。虽然1515年就被葡萄牙人抢到手当东方帝国的海军基地和商站,如今却像被白蚁蛀空的豪宅,摇摇欲坠。
现在这里还是葡萄牙东方贸易网络的"关键螺丝钉",连接着东非、印度果阿和波斯湾的贸易动脉。可惜自从1622年丢了霍尔木兹岛这个"王炸",马斯喀特的日子就跟过山车似的往下冲。更惨的是,阿曼本地势力雅鲁布王朝正举着"反葡大旗"疯狂输出,把鲁斯塔克等内陆地区当根据地,活脱脱上演"农村包围城市"的戏码。葡萄牙人现在守着这座海港,天天琢磨的不是怎么赚钱,而是"今天叛军会不会打过来"——这波啊,这波叫"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锤",连海风都带着股"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味儿。
徐霞客趁机混进葡萄牙海军司令部蹭茶喝,硬是从几个醉醺醺的军官嘴里抠出了南亚贸易航线的终极拼图。崇祯四年二月十八这晚,他蹲在马斯喀特港的烽火台上,在日记本上龙飞凤舞地写下大明南亚贸易战略核心:
大明商道五连鞭--建商馆
首推阿巴斯港:波斯萨法维的"国家门面担当",波斯湾最野的东西方贸易中心,印度/东南亚/东亚航线在此疯狂蹦迪,前景好到能当理财产品!
再则巴士拉(波斯控):河海联运"六边形战士",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波斯内陆的"任意门",东亚货物想深入中东腹地?走这儿就对了!
其次穆哈(奥斯曼控):印度洋与红海贸易的"超级红娘",东亚货物想嫁入红海-地中海豪门?得先过我这关!
然后吉达(奥斯曼控):红海北段的"朝觐顶流+商业顶流"双buff加持,穆哈的货物+东亚商品在这儿组团出道,埃及和黎凡特群众抢着打call!
最后苏拉特(英国控):虽然不在中东,但人家是印度洋西部的"带货一哥",百分之八十的东亚货物想进中东?先来我这中转!实际流量吊打所有中东港口,这波属于"隐形冠军"!
为了让大明的商船不被海盗和叛军当肥羊宰,徐霞客还画了条"海上生命线":在马斯喀特、锡兰(今斯里兰卡)和马六甲这三个点驻军,三点连成线,直接把印度洋贸易通道焊死!
合上笔记本时,佛南西斯科在旁边急得直跳脚:"老兄!再不走‘闪电五号’就要被非洲洋流冲成碎木片啦!"徐霞客望着港口飘扬的葡萄牙旗帜——那抹残破的十字架在月光下忽明忽暗,像极了葡萄牙帝国最后的余晖。他最后瞥了眼马斯喀特港,喃喃自语:"这地方啊...就像个装满金银财宝却忘了锁门的仓库,就等着别人来捡漏咯。"
次日清晨,崇祯四年二月十九日,当第一缕阳光刺破阿拉伯海的海雾,"闪电五号"升起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