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接收和理解“技术问题”
,自动过滤掉其背后的罪恶。
他把琴酒看作“要求苛刻的老板”
,把任务看作“公司项目”
,把火并现场看作“系统故障”
。
目的:心理自保。
只有这样才能在如此高压恐怖的环境下,保持精神稳定和操作精准。
同时,这也是他最好的护身符。
一个只懂技术、人畜无害的“书呆子”
,远比一个心思缜密、洞察一切的“潜在威胁”
要安全得多。
结论:他用极致的“有用”
,来换取极致的“无害”
形象。
这是我看过的,最高明的自保策略之一。
比那些整天战战兢兢或者虚张声势的蠢货,高了不知几个层次。
——未来的赌局——
日期:现在
赌注更新:我收回那瓶酒的赌注。
新赌局:
他能活多久?我赌他会活得比大多数人都长。
他最终会觉醒吗?当“认知滤网”
被迫击碎时,他会崩溃,还是会……变成另一种东西?
波本(安室透)对他过分“友好”
,琴酒对他异常“宽容”
。
他成了两大危险人物之间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或者说,一个活的博弈场。
最终建议(给我自己):
与他保持友好,但不过分亲近。
他是风暴眼,靠近了会被卷进去。
可以利用他的系统查询信息,但绝不留下敏感记录。
他打造的工具很锋利,但也可能割伤使用者。
继续观察。
这场“天才技术员在魔窟的生存实况”
比任何电影都精彩。
我希望……他能一直演下去。
[笔记在此处结束,最后一页的右下角,用极细的笔尖画着一只简笔画的水獭,正用石头砸开一个带有骷髅标记的贝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