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里,又是一阵问好请安的招呼声,齐钰侧过头一看,呵,今日真是热闹,好似相约一般齐聚书铺了,董行和书院的几位教谕,相伴着走到齐钰的茶桌前。
齐钰来忙起身:“见过几位师兄!”
董行几人还礼后笑着指指齐钰:“我这些日子来过几次,你都未在,我问过丹若,丹若说你出门探望朋友去了。”
齐钰歉意的笑着回复:“今日方归,快坐,今日我请,刚刚从友人那里,带回来的好茶。”
齐钰对书斋处帮忙的彩儿挥挥手,待彩儿近前,齐钰小声地吩咐道:“取些伴茶的小食过来!”
大家落座后,齐钰先开口道:“今日方归,没赶上新举办的文会,又多了一件憾事啊!”
董行轻笑着从袖子里拿出几张纸抄,在手中晃了晃道:“这次文会倒是出了几篇务实的文章,看来磨难过后,也给这文坛扫去了一些浮华,少些那些无病呻吟的肤浅,多了些立题深刻立意深远,言之有物的文章。”
齐钰理解这种思想的变革,点点头赞许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过磨难,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路,让自己未知坚持为之探索。”
董行一拍手中的纸页,高声赞道:“好诗,梅花香自苦寒来,好啊!”
齐钰给几人倒上茶水,伸手请茶:“请品鉴!此茶厚重中正,富有层次,茶汤浓厚幽红,又炭火熏制的滋味却不惹茶香。”
几人捧杯凑近唇边,小口的入喉,良久之后点头抚须之态尽存,董行更是闭着眼睛感受着,茶水在口腔喉间入腹流动的过程。
良久后睁开眼感叹道:“君子之茶啊,彼此相容而又不相近相侵,层次分明又有序有节,好茶!”
齐钰倒是没喝出董行这般深刻的含义,但是这厚重纯正的滋味,倒是很喜欢,入口到腹的贴实感,不浮躁不虚华。
董行把手中的文卷递给齐钰:“来,松山先生的弟子,考评一下这些后辈的文章,看看有哪些亮点,又欠缺了什么。”
齐钰知道董行并无取笑和打趣的意思,而是真的想让齐钰来品评一下,作为同辈人的一种彼此间的探讨,是从多角度来给自己的学子,寻找一些指点。
齐钰接过后,很郑重的擦拭了一下双手,才一张张的仔细研读起来,确切的说还很稚嫩,有着年轻人朝气蓬勃的憧憬,也有着纯真质朴的热诚。
多了很多的情感抒发,以及对事物看法的一些新意,虽能让人眼前一亮,但是作为施政和实政的角度来说,所有的优点都可能是缺点。
为政最怕的就是虚浮,可以没有宰辅统揽全局的眼光,但是不能没有脚踏实地的步步为营,这些学子将来走入官场,大多都是从县令县丞起步,好高骛远夸夸其谈,一味地务虚,这对百姓是种灾难。
齐钰看完手中的几页文卷,双手收拾规整捧给董行,笑着回复道:“都是文笔深厚的才子,有自己的抱负和展望,也不缺少文字功底,引经据典多是信手拈来,很不错!”
董行诧异的看向齐钰,不解齐钰为何敷衍自己,有些气恼的把文卷丢在桌上:“惜辰因何敷衍于我?话说的不近其实。”
齐钰笑着拍拍董行的手背,忙安抚道:“怎么夸赞两句还急了呢?我可是好茶相待,笑脸相迎,可不能如此对我,我这脆弱的小心灵,可经不起您这般摧残!”
董行本就是个不通这些的直人,被齐钰这般说也感觉不好意思,但是想想刚刚齐钰敷衍自己的话,还是不开心的嘟囔道:“我就是想让你评点一下,我也好知道我们这些教谕之外的一些观点,因材施教能给学子们一些好的建议,我们这些书院的教谕,说是满腹经纶,但大多也不通政务,所以看文章多是遣词造句;看的是典籍的出处和是否搭意,一些立意和论证也是多方的探讨考研,看看是否言之有物,但是我们局限于这个书院之内的格局,看不到深远的东西。若是那些归乡或是辞官的官员来书院讲学,我们还能听到一些真知灼见,可如今学院里,欠缺这样的有实政的高老或是辞官的讲师,我们也就缺了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