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馆门前挂着灵枢题写的“医和民心”
匾额,门前挤满了前来道贺的村民,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的硝烟味与草药的清香。
阿牛身着素色医袍,站在医馆前,手中捧着墨家“便携诊疗箱”
,眼中满是激动:“多谢灵枢先生、素问先生和墨和先生的教导,今日我阿牛能在家乡开医馆,就是想让村里的百姓不用再跋山涉水去看病,不用再因缺医少药受苦,让青崖村也能像汴京一样,有医、有健康、有和谐!”
一位白老者走上前,递过一面绣着“妙手仁心”
的锦旗:“阿牛,你可是我们青崖村第一个大夫!
以前村里有人生病,要走几十里山路去汴京,有的还没到医馆就不行了,现在有了你这医馆,我们再也不用遭这罪了!
你放心,我们都会支持你,让医馆好好开下去!”
灵枢与墨和也赶来道贺,灵枢递过一台“远程诊疗仪”
——墨家特制的青铜仪器,能通过机关与汴京医和坊连接,遇到疑难病症可远程咨询:“阿牛,这仪器能帮你解决棘手的病例,若遇到解决不了的,随时联系我们,绝不让你独自面对困难。
我们还会每月派弟子来支援,让医馆能长久为村民服务。”
墨和则带来一批草药与耗材:“这些都是按青崖村的气候准备的,有治疗风寒、湿热的常用药,还有墨家的‘伤口愈合贴’,比传统草药更方便。
你要记住,开医馆不仅是治病,更是聚民心,让村民觉得有依靠,这村子才能更和谐。”
阿牛点头,立刻为第一位患者——村里的李婶诊治。
李婶常年腰痛,之前因没钱去汴京,只能硬扛,如今阿牛用体质监测仪检测,确诊为“腰肌劳损”
,用针灸配合墨家“热敷仪”
治疗,片刻后,李婶就能直起腰了:“舒服!
真舒服!
阿牛,你这医术不比汴京的大夫差!
以后我再也不用让儿子请假陪我去看病了,他能安心在城里做工,家里的日子也能更好过了!”
村民们看到疗效,纷纷排队就诊,医馆内一片忙碌却有序。
灵枢望着这一幕,对墨和说:“我们培养的学子,就像种子,撒到各个村落,生根芽,长出更多医馆,让医疗资源不再集中在京城,村民们不用再奔波,家庭少了拖累,村落多了和睦,这就是医学促进社会和谐的根基啊。”
可就在这时,一位村民突然大喊:“阿牛大夫!
你这草药怎么有股怪味?”
阿牛心中一紧,取出试毒叶检测,叶片瞬间泛绿——草药被残踪气污染了!
“不好!
是余孽!”
阿牛立刻用圣火草粉末净化草药,“他们不想让村里有医馆,想让我们继续缺医少药,破坏村里的和谐!”
灵枢快步上前,检查医馆的药材库,现角落里藏着一包黑色粉末:“余孽是想借污染草药,让村民以为医馆的药有害,不再信任阿牛,让医馆开不下去!
我们绝不让他们得逞,今日就帮医馆设置墨家‘防戾阵’,以后药材都用防戾盒存放,绝不让残踪气再污染!”
村民们了解真相后,不仅没有质疑,反而主动帮忙设置防戾阵:“阿牛是我们村的大夫,我们信他!
就算邪祟捣乱,我们也会护着医馆,不让他们坏了我们的好日子!”
午时的阳光洒在医馆的匾额上,“医和民心”
四字泛着金光。
灵枢望着村民们齐心协力的场景,心中清楚:当医学资源公平分配,当每个村落都有良医,当百姓不再为看病愁,社会的和谐就有了最坚实的支撑,这正是道墨医艺传承的终极意义——医和天下,民和则国兴。
四、未时防疫联动凝民力:医防并举保民安
未时的阳光已不似午时那般炽热,汴京的“防疫指挥坊”
内,气氛却格外紧张。
灵枢、素问、墨和正围着一张汴京地图,讨论近期的“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