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上摆放着改良后的医疗器械与印刷好的医典,墨巧与弟子们正为百姓演示器械用法,讲解医理知识,空气中弥漫着热闹的气息。
一位老妇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穴位演示区”
,指着自己的膝盖问:“大夫,我这膝盖疼了十年,看了好多医馆都没好,你们能用这铜人给我讲讲,该按哪个穴位吗?”
素问笑着扶老妇人坐下,指着“成人铜人”
的膝盖处:“大娘,您这是膝关节劳损,按揉‘足三里’‘阳陵泉’两个穴位,能缓解疼痛,”
她让弟子用铜人演示穴位位置,“您看,足三里在膝盖下三寸,阳陵泉在膝盖外侧,每天按揉一刻钟,坚持一月,疼痛就能减轻,要是方便,还能来医馆用针灸铜人辅助治疗,效果更好。”
老妇人认真地记着穴位位置,还让弟子在她的膝盖上标出穴位:“多谢大夫!
我回去就按揉,要是真能好,我就把这方法教给村里的老伙计们,让大家都能治腿疼!”
另一边,墨巧正为百姓演示活字印刷仪。
他取出“养生”
二字的活字,快排版、涂墨、印刷,片刻就印出一张“春季养生口诀”
,递给一位孩童:“小朋友,这口诀上写着‘春季多吃菠菜枸杞,养肝明目身体好’,你带回家给爹娘看,让他们按口诀做,全家都能健健康康。”
孩童接过口诀,兴奋地说:“谢谢叔叔!
我还能学印刷吗?我想印好多口诀,分给小伙伴们!”
墨巧笑着点头,教孩童简单的排版技巧,孩童学得认真,很快就印出一张口诀,脸上满是成就感。
活字工匠李师傅则在分《道墨医合普及本》,百姓们排着队领取,有的还当场翻开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弟子请教。
一位书生捧着医典,激动地说:“之前想读《黄帝内经》,可手抄本太难找,现在有了这普及本,不仅能读到医理,还有插图,真是太好了!
我要把这医典带到家乡,让更多人学中医、懂养生。”
可就在这时,一位领取医典的百姓突然捂着胸口倒在地上,他手中的医典泛着幽绿,试毒叶一碰即黑——是残踪气!
“不好!
医典被污染了!”
灵枢快步上前,用圣火草粉末撒在百姓身上,幽绿渐渐消退,百姓也慢慢苏醒。
“我刚才翻书时,手指被书页边缘扎了一下,”
百姓虚弱地说,“然后就觉得胸口闷,倒在地上了。”
墨巧检查医典,现书页边缘藏着极细的隐戾丝,不仔细看根本现不了:“余孽真是阴魂不散!
连给百姓的医典都要动手脚,就是想让百姓害怕,不敢学医理、用器械!”
素问则安抚百姓:“大家别慌!
我们已检查过,大部分医典都是安全的,只有少数几本被污染,现已净化。
医技科普是为了让大家受益,绝不会因邪祟干扰而停止,大家放心领取医典,学习医理,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百姓们重新排队领取医典,科普站的氛围重新热烈起来。
灵枢望着这一幕,心中清楚:医学与科技协同的终极目标,是“医技惠民”
,只有让百姓亲手接触器械、阅读医典,才能让医理真正融入生活,余孽的破坏虽能制造波折,却挡不住医技普惠的脚步。
五、申时残踪袭技酿危:魂牵终南示技险
申时的阳光渐渐西斜,医典印务坊与医械改良坊的成果已初见成效——《道墨医合普及本》印出五千本,往汴京周边十州县;改良后的针灸铜人、听诊器等器械,已在汴京各大医馆投入使用,连偏远山区的义诊点,都收到了第一批印刷医典与简易改良器械。
灵枢、素问与墨巧正站在医典印务坊的院中,望着弟子们将打包好的医典搬上马车,准备送往城郊医馆,脸上满是欣慰。
“‘技以载道,医以惠民’,”
灵枢望着远去的马车,袖中青铜符微微烫,“之前总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