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上,而在某个与墨渊残魂相关的器物上——比如之前清风弟子提到的水晶棺。
若找不到这器物,就算我们把所有药材都用尽,也只能治标不治本,永远在被动应对。”
他转身望向玄清道长,眼神坚定:“我们得双管齐下。
一方面,你我与素问、陈默共同研究典籍,从墨家机关医道与道家阴阳医理中寻找融合之法,改良解药;另一方面,李主管,你立刻联系汴京府,让他们派禁军与上清观弟子联手,探查终南山的水晶棺下落,找到戾气的根源。
只有同时解决‘症状’与‘根源’,才能彻底平定疫灾。”
李修远刚要应声,棚外突然传来一阵“沙沙”
声,像是有无数细虫在爬动。
灵枢眼神一凛,握紧腰间的三齿刀,快步走到棚边,掀开麻布门帘——棚外的地面上,无数极细的黑色丝线正从土壤中钻出,像蚯蚓般朝着医棚蠕动,丝线泛着幽绿,所过之处,连杂草都瞬间枯萎,泛着黑灰。
“是余孽的‘引戾丝’!”
灵枢的声音冰冷,“他们在暗中用引戾丝污染土壤,想从根源上毁掉我们的药材!
快,用圣火灰烬撒在棚外,形成隔离带!”
众人立刻行动,将圣火灰烬均匀撒在医棚四周,引戾丝一接触灰烬,就出“滋啦”
声,化作一缕黑烟消散。
可远处的街道上,引戾丝仍在源源不断地钻出,像一张黑色的网,朝着医棚蔓延。
灵枢望着这景象,心中清楚——时间不多了,若找不到水晶棺,广利坊迟早会变成一座被戾气吞噬的死城。
二、辰时典籍寻真章
辰时的广利坊,阳光终于穿透残雾,洒下斑驳的光斑,却照不透医棚内的凝重。
灵枢、素问、玄清道长与陈默围坐在楠木案前,案上摊着十几本典籍,像一座小山。
左侧是墨家典籍:《墨道医器录》《疫防治要》《机关脉诊详解》,每本书的封皮都用青铜加固,内页画满机关图纸与针法图谱;右侧是道家典籍:《阴阳医理经》《道家药术》《地脉阵术》,书页边缘缠着清心银丝,泛着淡黑;中间则是唐朝传下来的《千金方》《外台秘要》,封皮已泛黄脆,却仍能看清上面的朱批。
灵枢的手指轻轻拂过《墨道医器录》的第37页,上面画着“百草鼎的进阶用法”
:鼎身刻着“坎、离、震、巽”
四象纹,鼎底有三个小孔,标注着“地脉气口”
,旁边的批注用墨瑶祖师的笔迹写着:“需借地脉之气,融阴阳之理,引圣火之精,方能净化至邪戾气,解万毒。”
“墨家医道中,曾记载过用百草鼎结合地脉灵液,净化残魂戾气的方法,”
灵枢的声音打破沉默,他用圣火笔在桦树皮纸上快画出百草鼎的结构图,“但这方法有个关键——需要道家的阴阳阵辅助,将地脉之气引入鼎底的气口,与鼎内的圣火核心产生共鸣,才能激活鼎的隐藏力量。
可我对道家的地脉阵术理解尚浅,不知该如何精准布阵。”
玄清道长立刻俯身查看典籍,手指指着《地脉阵术》中的一页:“灵枢先生请看,道家的‘地脉引气阵’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此阵需按‘坎北、离南、震东、巽西’四象方位布阵,阵眼用太极符与地脉灵液按‘三符一液’的比例混合绘制,再用道家清心银丝连接阵眼与百草鼎的气口,银丝需浸泡七日阴阳水,才能传导地脉之气而不被戾气污染。”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郑重,“只是这阵法对布阵者的修为要求极高,需四人同时念诵‘地脉咒’,才能稳定阵力,我需与三位师侄合力,再辅以圣火盏,才能勉强布成。”
素问翻开《千金方》,指尖停在“戾气净化方”
一页:“唐朝孙思邈曾记载,用艾草三钱、黄芪五钱、火绒草二钱、朱砂一钱,加水三升,文火慢熬半个时辰,能缓解戾气症状。
我们之前的‘镇邪祛戾汤’就是在此基础上改良的,可面对变异后的戾气,朱砂的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