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守后方研防策,墨典显秘藏戾踪
一、戌时后方临危局
戌时的广利坊,残阳已没入西山,暮色像一张巨大的灰布,缓缓覆盖整个坊区。
灵枢与玄清道长前往终南山后,医棚周围的氛围更显凝重——禁军士兵手持青铜刀,在坊内主要街道巡逻,盔甲碰撞声“哐当”
作响,与远处偶尔传来的患者咳嗽声交织,透着几分紧张。
临时搭建的后方研究棚比治疗棚更宽敞,棚顶用墨家机关术加固过,铺着两层浸过圣火灰烬的麻布,能挡住外界的戾气侵袭。
棚内灯火通明,二十余盏油灯与三盏圣火盏交织出暖黄与青金的光,照亮了满架的典籍与排列整齐的药材罐。
罐身刻着的墨家矩尺纹与道家太极图相互映衬,泛着淡光,与空气中艾草、苍术、圣火灰烬混合的药香交织,却掩不住一丝若有若无的诡异气息——棚角的一盆清水,竟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表面缓缓凝结出极细的幽绿纹路,像被无形的笔勾勒。
素问身着淡紫色医袍,鬓角银链垂着的青铜小鼎轻轻颤动,鼎身圣火纹泛着淡青,与棚内的圣火盏产生共鸣。
她正站在书架前,指尖拂过一排排典籍,目光专注而坚定。
书架左侧是墨家典籍:《墨道疫防秘录》《机关滤毒考》《百草避邪方》,封皮用青铜片加固,边缘缠着防腐铜丝;右侧是道家典籍:《阴阳避邪经》《地脉戾气考》《清心防疫术》,书页边缘缠着清心银丝;中间则是唐朝传下来的《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封皮泛黄,却仍能看清朱批的防疫方剂。
“素问大夫,这是今日广利坊的环境检测记录,”
年轻医者林小满捧着一本墨家机关笔记本,快步走进棚内,本子上用圣火笔记录着温度、湿度、戾气浓度等数据,“今日戌时,坊内雾气比昨日更浓,泛着淡绿,土壤中的引戾丝残留虽比之前少了七成,却在西北角落现了新的黑色丝线,与之前的引戾丝不同,更细更隐蔽,试毒叶一碰就变成焦黑。”
素问接过笔记本,仔细翻看,指尖停在“黑色丝线”
的记录处,眉头微蹙:“新的引戾丝?看来余孽在灵枢他们离开后,仍在暗中活动,想从后方破坏我们的防治。
林大夫,你立刻安排人手,用圣火灰烬混合石灰,在坊内西北角落及周边街道撒上隔离带,再派两位医者盯着,若现新的丝线,立刻用圣火净化,绝不能让它污染水源或药材。”
“是!”
林小满点头,刚要转身离开,棚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素问大夫!
不好了!
北边有几位未染病的百姓突然头晕恶心,虽没长绿斑,却浑身无力,像是被戾气侵袭了!”
是负责巡逻的禁军士兵王勇的声音,带着慌乱。
素问立刻抓起案上的改良脉诊仪与试毒叶,快步冲出棚外。
北边的民居前,三位百姓坐在石阶上,面色苍白,嘴唇泛着淡紫,双手按着太阳穴,眼神疲惫。
素问蹲下身,将脉诊仪贴在一位老汉的手腕上,仪盘指针泛着淡绿,微微颤动,却没有之前患者的浓绿与黑线。
“不是急性染病,”
素问松了口气,却仍眼神凝重,“是‘隐性戾毒’,附着在空气中,吸入后会导致头晕乏力,虽不致命,却会降低抵抗力,若不预防,很容易被变异戾气感染。”
她从袖中掏出一小包圣火灰烬,递给老汉:“您把这灰烬撒在屋内,再用艾草熏烤门窗,能挡住隐性戾毒。
我会尽快研出预防汤药,大家服用后,就能增强抵抗力,不怕这隐性戾毒了。”
老汉接过灰烬,感激地说:“多谢素问大夫!
灵枢先生去了终南山,您还这么尽心照顾我们,真是百姓的救星!”
素问笑了笑,语气温和:“守护百姓是我们的本分,您快回去做好防护,有不舒服的地方,随时来医棚找我们。”
回到研究棚,素问的心情却沉了下来。
她望着棚角那盆泛着幽绿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