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弥补之前的过错!
墨渊想毁了医道传承,我们偏要让典籍顺利成书,让他的阴谋彻底落空!”
灵枢望着众人坚定的眼神,心里满是欣慰——老妪婆婆曾说“医道传承,不在一人,而在万众同心”
,此刻正应在眼前。
他举起《医道融贯典》,声音更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开工!
让我们用笔墨作剑,以典籍为盾,守住这份济世传承,让三家医道的薪火,永远燃烧下去!”
二、午间整理遇诡扰
日头升到正中,阳光透过编纂阁的天窗——窗棂是墨家机关制成,能根据阳光角度自动调整,让光线均匀洒在阁内,洒在木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灵枢和素问带着众人分工忙碌,各司其职,阁内只听得见笔墨在机关纸上划过的“沙沙”
声、书页翻动的“哗啦”
声,还有青铜符偶尔感应到戾气时出的“嗡”
响,宁静而庄重,每个人都专注于手中的工作,生怕出现一丝差错。
灵枢坐在木台旁,整理“机关脉诊仪”
的制作图谱——他用墨家特制的“描金笔”
绘制,笔尖蘸着用圣火余烬调制的墨水,画得格外细致。
图谱上,青铜圆盘的直径精确到分,边缘嵌着的十二枚青铜针,针长、针粗都标注得一清二楚;导气丝的材质——需用西域蚕丝与中原麻线混编,还要用圣火煮过三次,增强韧性与导气性;与青铜符的共鸣原理——符面需贴在圆盘中心的太极图上,通过“引气诀”
激活,这些细节都一一写明,旁侧还画着简易的组装步骤图,从第一步“固定导气丝”
到最后一步“激活共鸣”
,每一步都配有小图标,方便后世医者仿制。
“这脉诊仪是墨家机关术与医道结合的关键,”
灵枢对身旁正在整理病例的苏晓说,眼神满是郑重,“后世医者若能掌握,就能精准辨脉,减少放血的风险——之前有位孩童患者,因脉气太弱,普通脉诊难以把握,用这仪器一测,就知道需用小号三齿刀,放血一滴即可,若用普通刀,很可能伤了他的经脉。
你要把使用注意事项写得再详细些,比如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脉气差异:孩童脉气弱,仪盘灵敏度需调至‘轻’档,指针颤动过五息即为异常;老人脉气缓,灵敏度调至‘稳’档,指针颤动少于两息需警惕;成年人脉气平稳,调至‘常’档即可,这些都要注明,不能遗漏。”
苏晓点头,提笔在纸上快记录,字迹工整秀丽:“弟子明白,这些注意事项会单独列成一章,放在‘机关脉诊法’的最后,方便后世医者查阅。”
她突然停下笔,皱起眉,指着病例上的一页记录,“先生,您看这页‘融气汤’的病例——患者是位中年男子,体质偏燥,服用标准配方的‘融气汤’后虽痊愈,却有轻微口干、咽痛的症状,是不是火绒草的用量多了半钱?按标准配方,火绒草用三钱,黄芪用五钱,当归用二钱,可燥性体质的患者,火绒草是不是该减量?”
灵枢接过病例,仔细查看——病例上详细记录了患者的症状、舌苔颜色、脉气情况,还有服药后的反应,旁侧还贴着试毒叶的检测结果,叶片淡绿,说明没有戾气污染。
他掏出试毒叶,又从药箱里取出火绒草、黄芪、当归,按标准配方的比例放在墨家试药盘里——盘底刻着“辨性纹”
,能检测药材的配伍平衡。
“不是火绒草多了,”
灵枢将药材混合后,试药盘的纹路泛出淡金,说明配伍平衡,“是患者体质偏燥,火绒草性微热,虽能祛邪,却会加重燥性,需加一钱茯苓祛湿,同时将当归减至一钱半——当归性温,减量能减少热性,茯苓祛湿则能缓解口干咽痛。
你在病例旁补充‘体质辨证调整方案’,比如燥性体质减火绒草半钱、加茯苓一钱、减当归半钱;湿性体质加荷叶一钱、减当归半钱、火绒草不变;寒性体质则加干姜半钱,这样才够周全,后世医者遇到不同体质的患者,就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