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念时需凝神静气,以医魂为引,方能破咒——此乃三百年前,吾破解西域商队降头之法,后人若遇此咒,可依此法行之。
"
他心中一喜,急忙按批注所说,从案下取出个青铜碗,倒入井水,再将青铜符放入碗中,符契立刻泛起淡金光芒,井水也随之变得温热。
待符水浸泡片刻后,灵枢手持青铜碗,走到青铜盘旁,口中念起"
非攻兼爱,医道永存"
的咒文,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对墨瑶祖师的敬畏,也藏着守护患者的决心。
咒文念罢,他将符水洒在青铜盘里的血瘀上,"
鼎"
字瞬间消散,黑气也被盘底的矩尺纹彻底吸收,不再像之前那样残留。
春桃的呼吸逐渐平稳,胸闷的症状也减轻了许多,只是眉心的黑气仍未完全消散,像块淡淡的阴影,笼罩着,提醒着他们,危险尚未完全解除。
四、三治惊魂现危机
午时的医馆,阳光透过窗棂,在案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药材与青铜的混合气息。
第三位患者张大人已端坐案前,他是位年近六十的老臣,因常年伏案批阅奏折,导致顽固性瘀血,肩颈僵硬如石,甚至连转头都困难,需用手扶住脖子才能缓慢转动,眉心的"
鼎"
字印记比李三、春桃更清晰,泛着淡淡的幽绿,与墨渊的戾气颜色完全相同,印记的边缘还在缓慢扩大,像是在吞噬周围的气血。
灵枢这次没有单用青铜放血刀,而是选用墨家"
三齿放血刀"
与西域"
火神针"
配合,刀负责快破络,针负责精准导气,两种器械的纹路相互呼应,形成"
医道同源"
的图案。
"
《灵枢?海论》言脑为髓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
灵枢的指尖按在张大人的"
风池"
穴旁,能感受到深层络脉的瘀堵,像坚硬的石块,"
你的瘀血在督脉,位置较深,需分层放血,先破浅表络脉,放出表层瘀滞;再用火神针导气,将深层瘀血引至体表,像机关城的分层门,一层一层打开,不急于求成,避免损伤深层经脉。
"
素问调配的"
丹参肉苁蓉汤"
已熬好,汤盛在青铜碗中,碗沿刻着的道家太极图与墨家矩尺纹相互缠绕,汤中加了双倍的"
墨道精魂"
——用青铜符淬过的井水与墨家圣火灰烬混合制成,泛着浓郁的淡金光泽,汤面还浮着极细的药材粉末,散着醇厚的药香。
"
《神农本草经》言丹参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肉苁蓉能通督脉,补精血,"
她的声音带着郑重,双手捧着汤碗递到张大人面前,"
这汤需趁热服,服药后凝神静气,感受气血顺着督脉流动,从尾闾至百会,像机关城的导气槽,让气血精准流向瘀堵处,打通经络,缓解僵硬。
"
张大人接过汤碗,虽因肩颈疼痛动作缓慢,却仍保持着老臣的沉稳,他小口饮下汤药,温热的药液顺着咽喉流入体内,瞬间感到一股暖流顺着督脉蔓延,原本僵硬的肩颈竟有了一丝松动。
灵枢抓住时机,青铜放血刀精准切入"
风池"
穴旁的络脉,黑红色的血瘀带着幽绿光芒流出,颜色比前两位患者更深,滴在青铜盘里竟出"
咔哒"
声响,像是有细小的东西在盘底蠕动,与机关城的齿轮声隐隐呼应。
灵枢心中一紧,用水晶杖轻轻挑起血瘀查看——里面竟藏着个极小的青铜鼎虚影,鼎耳的锁链上挂着的,正是张大人眉心的"
鼎"
字印记,虚影还在缓慢转动,像是在模仿终南山青铜鼎的运作。
"
是鼎引显形!
"
灵枢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