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稳,还藏着墨家、道家的学问,这才是真正的医道!”
他转头对旁边的大臣说,“朕决定,在宫廷中推广此疗法,让太医院御医都跟着灵枢、素问学习,以后宫里宫外的瘀血病症,都用这法子治!”
灵枢和素问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惊喜——老妪婆婆毕生的心愿,终于要实现了。
可还没等他们谢恩,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青铜鼎的轻响,与终南山的方向遥相呼应,案上的龙涎香香灰突然变黑,堆成的“医”
字竟扭曲成个“鼎”
字,与墨渊面具上的图案隐隐呼应。
“这是怎么回事?”
玄宗皱起眉,高公公急忙上前:“陛下莫慌,许是风吹的。”
他伸手想拂去香灰,指尖刚碰到,就被一股黑气弹开,手背上竟泛起淡淡的幽绿——与墨渊的戾气颜色完全相同。
灵枢心中一紧,悄悄将青铜符贴近香鼎,符面一亮,黑气就被吸了进去:“陛下,这是西域戾气,许是香里掺了东西。
以后宫里用香,最好先用青铜符验一验,免得伤了龙体。”
他这话既提醒了玄宗,又暗暗点了高公公——刚才高公公碰香灰时的反应,肯定是被戾气缠上了。
高公公脸色微变,急忙岔开话题:“陛下,既然要推广新疗法,不如让两位神医现在就去太医院,给御医们讲讲操作技巧?”
玄宗点头应允,灵枢和素问谢恩后,跟着高公公往太医院走,刚出宣政殿,就见高公公袖中掉出个油纸包,里面的药粉泛着幽绿,一落地就冒出几缕黑气,与之前张大人被灌的毒药一模一样。
二、巳时太医院授艺
巳时的太医院热闹非凡,十几位御医围在院中,案上摆着的青铜器具泛着光——墨家三齿刀、西域火神针、道家阴阳壶,还有灵枢带来的《墨道医经》残页,铺在正中的石桌上,阳光一照,残页上的字迹竟泛着淡金,与御医们手中的《黄帝内经》产生共鸣。
“各位大人,这‘融合疗法’的关键,在于‘先放后补,阴阳调和’。”
灵枢拿起三齿刀,刀背矩尺纹在阳光下闪着光,“西域放血术要‘快准狠’,在‘委中’‘尺泽’这些穴位下刀,放血量以三滴为限,多了伤正气,少了祛不了邪;中原活血药要‘稳缓纯’,用黄芪、当归这些药材,按道家‘子午流注’时辰服用,才能补得进去。”
一位白胡子御医皱着眉,指着刀说:“灵枢神医,这西域刀这么锋利,万一割深了怎么办?之前有西域医者来献艺,放血放得患者差点晕过去,我们可不敢这么用。”
灵枢笑着拿起青铜针,针尾红绳缠在刀背上:“大人放心,这是墨家‘导气针’,针尾红绳能感应经脉气流,一旦刀要割深,红绳就会绷紧,像机关城的‘预警器’,保准不会伤了经脉。”
他边说边演示,将刀贴近一块猪肉,红绳果然在刀刃快碰到骨头时绷紧,刀身再也下不去分毫。
御医们都露出惊讶的神情,纷纷凑上前查看:“这墨家机关术竟这么神?以前只听说墨家会造守城器械,没想到还能用到医术上。”
素问也拿起药碗,里面盛着“黄芪火绒汤”
,汤面浮着的青铜粉转着圈:“各位大人,这药是用墨家‘九蒸九晒’法炮制的,火绒草祛邪,黄芪补气,合道家‘气能生血’之理。
服用后再用青铜符淬水擦身,能护住经脉不受戾气侵,就像给身子加了层铜墙铁壁。”
正说着,高公公提着个食盒走进来,里面放着几碗汤药:“陛下体恤各位大人辛苦,特赐‘补身汤’,大家趁热喝。”
他把汤碗递给御医,眼神却在灵枢的药箱上打转,灵枢注意到,汤碗边缘泛着淡淡的幽绿,一靠近青铜符,符就亮了下。
“高公公,这汤里加了什么?”
灵枢上前一步,挡住正要喝汤的御医,“我们新疗法有忌口,服药期间不能喝补汤,免得药性相冲。”
高公公脸色一变:“陛下的心意,你们也敢拦?”
“不是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