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带着劲风,狠狠地砍倒几个围上来的顺军士兵。
见此人勇猛无比,围攻的顺军一时间竟然不敢上前。这名壮汉名为张罗辅,保定人,乃是崇祯十六年新进的武进士。他还没来得及被吏部调派,就碰上了顺军围城,于是第一时间就加入了守城的队伍中。
当张罗辅看到东门升起的顺军旗帜之后,他大叫一声:“方监军!”
他与方正化虽然认识时间不久,却一见如故。两人都是忠义之人,交谈甚欢。方正化还承诺,当击退流贼后,会向皇上推荐自己。但看到北门被破之后,他明白,方监军恐怕已经凶多吉少了。
张罗辅的眼中闪过决然之色,双手持刀,对着北门一拜道:“方监军,您一路走好。标下随即就到!”
在城中文庙的大门前,一个身着书生装束的中年人静静地站立。他手持长剑,目光穿过庙门,凝望着保定城那浓烟滚滚的景象,眼中燃烧着愤然的火焰。
几个刚从保定府败退下来的衙役急匆匆地跑过来。他们看见这位书生,立即上前说道:“先生!六爷他在东街英勇殉国了!”
书生听到这话,面色骤变,但很快又恢复了冷静,询问道:“他是如何去的?”
“六爷手持长刀,与十几名流贼激战,但流贼数量众多,六爷他……”衙役有些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书生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点了点头说:“好样的,六弟不愧是我张家的武进士,没有辜负陛下的期望。”
这位书生名叫张罗俊,是一位尚未入仕的进士,同时也是张罗辅的大哥。他们父亲是张纯臣也是武进士出身,曾任神机营左副将,二弟张罗彦,曾任光禄寺少卿,一门多进士,是保定有名的望族。
现在听到六弟张罗辅为国捐躯的消息,他虽然悲痛,但更多的是对弟弟的骄傲和欣慰。
他催促衙役们:“你们快些逃命去吧!”
“先生,您不走吗?知府何大人都已经为国捐躯了!”衙役们焦急地问。
“我张某虽未入仕,但也是陛下钦点的进士,国家危难之际,家弟已经以身殉国,我怎么能抛弃忠义义于不顾?你们快走吧!”张罗俊说着,毅然决然地提起长剑,朝着城中战火最激烈的东街走去。
衙役们看到他的方向,也不再多言,他们朝着张罗俊的背影深深地行了一礼,然后朝着尚未被战火波及的南方逃去。
东街的巷战已经结束,街道上到处都是明军和顺军的尸体,他们横七竖八地躺在各处。大批的顺军涌入城中,无暇收尸。一队队士兵开始在城中的房屋内进行仔细的搜查。
张罗俊还未走到北街,便被一队目光锐利的顺军骑兵捕捉到,他们动作迅速,将张罗俊紧紧地围在了中间。
张罗俊毫不畏惧,他紧握长剑,准备与这些骑兵决一死战。然而,领头的骑士似乎并不急于取他性命,而是马刀一挥,巧妙地将张罗俊手中的长剑震翻在地。
领头的骑士打量着张罗俊的书生装束,跳下马来,走到张罗俊的面前沉声开口道:“看你是读书人,告诉你,刘大将军有令,我大顺朝对读书人优待,只要你投降,可免一死。”
面对顺军骑士手中熠熠生辉的马刀,张罗俊冷然一笑,厉声道:“我进士张罗俊也,你们这些流贼!祸乱国家,荼毒百姓!人人得而诛之!”
张罗俊的话语尚未落下,他突然扑向那名骑士。由于骑士根本没有将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视为威胁,因此毫无防备,被张罗俊猛地抱住。紧接着,骑士只感到耳部传来剧痛,鲜血随即涌出。
后面的骑士见状,愤怒异常。他高高举起马刀,一刀向张罗俊的头顶猛烈劈去。在鲜血与雾气交织的瞬间,张罗俊身首异处。
那名被咬掉耳朵的头领捂住伤口,面容狰狞地发出惨叫。他愤怒地一脚将张罗俊的头颅踢飞,咬牙切齿地咒骂道:“娘球的,还挺狠,老子要杀你全家!”
紧接着,领头的骑士便率领着手下的骑兵,扬长而去,留下张罗俊身首异处的凄凉身影躺在遍布尸体的长街之上。
街边一处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