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她说:“希望下次,还能有别的惊喜。”
郭康对此倒是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这次的收入,他估计就不会少。
前几天,无论是刑部和狄奥多拉那边,还是朱文奎他们组织的民团,都抓了不少人。一时之间,整个下城区,几十年来盘根错节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
以往,大家恐怕都是想不到这种情况的。一来,这些势力多少都有来自上层的保护者;二来,这些势力本身,也是维持大都日常运作的力量,缺了他们,城市确实会没法正常运转。相比于干掉他们造成的损失和动荡,得到的收益实在有限。所以,大家都觉得,就算朝廷准备整顿,也会是渐进的方式。不太可能突然出现大幅度变动的。
但郭康这次,为的就不是城里的利益。他自己的行动可能是出于气血上头,但是,能拉来这么多柱国的直接支持,很大程度也是因为之前的计划。
在这个更大的计划中,他展示给大家的,是开拓罗斯地区带来的巨大收益。在有远见的人看来,这可比大都现在的一点分润重要多了。同样,他也是为了实践这个计划,才急于依靠大都的罗斯贫民,组织起一支武装出来。
这样做的过程,导致了一系列冲突和动乱。但也是动乱中,郭康自己,和他那些罗斯追随者,展示出了足够的实力和潜力。虽然战斗本身打得并不好看,但他们在仓促之间,表现出的组织能力和韧性,显然让柱国们很是满意,并且认定郭康在这些人里,有巨大的号召力,值得不惜短期代价,追加投资,以支持他的计划。可以说,他和他的追随者们,已经通过最重要的实战“考试”了。
至于城里的帮会和非法商人,很不幸,他们这次就是那个被牺牲的代价。郭康自己都不信,只有王家那几个倒霉蛋和这些人有往来。实际上,连郭家自己,都有专门负责在城里采购的人。他可不信,这些人就完全没和下城区的帮会接触过。
不过,这些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郭康想要的,是从大都的罗斯人里,组织出一支作为种子的部队。在他的详细计划中,这一支大队需要得到充分的补给和训练,并进行观察和对应的制度改进。同时以他们为样板,在克里米亚以北,到基辅一带,第聂伯河两岸,俗称“小北”的地方,新编十个战团。预计花上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把紫帐汗国之前在这里设立的军事民事编制,进行初步的正规化。
如果还有余力,或者当地人特别积极的话,还可以在第聂伯河到顿河之间,亚速海以北的地区,也就是紫帐汗国俗称“小东”的地方,也投入人员和物资,巩固之前在这片地方的管理。
这些地方如果都能安稳下来,就应该对基辅以北,直到诺夫哥罗德的广大地区,也就是俗称“大北”的地区,和顿河以东的“大东”地区进行改土归流。这两块区域,土地广袤,有大量的无人区,但也有不少地方势力存在,在这里建立严密的统治,必定会和他们发生冲突。所以,必须要做好准备。
但是,这样做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按照郭康的计算,通过整编当地居民,哪怕不考虑任何技术方面的革新,也不估计当地农业、矿业提升导致的生产力滚雪球式增长,只计算规模本身的增加,也可以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完成对于罗斯地区的罗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