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了“名角挑班制”的基础,让演员的个人艺术魅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
慈禧对京剧,那是:爱得深沉,看得认真,赏得大方,管得宽泛,改得任性。
你说戏比天大,老祖宗的东西不能改,老祖宗说,我没这么说啊,你懂行,你想改就改。我想活命,我想赚钱,您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说回戏台。
剧情在一种极度压抑又充满讽刺的氛围中推向高,潮。
真正的名角金啸天,或许是因为药力过去,或许是出于某种残存的职业本能,啥也不知道,迷迷糊糊地走上了台。唱出了那一段本该在压轴时响起的、醇正苍凉的《霸王别姬》。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它出现在这样一个错位的、近乎闹剧的结尾,显得如此突兀,又如此悲怆。金啸天唱得投入,但他并非为了什么“艺比天大”的崇高信念,他只是在一种混沌的状态下,完成了一次迟到的、不合时宜的登台。这本身,又是一重深刻的悲哀。
这个结局才是最狠的一笔。如果金啸天是清醒的,是抱着‘艺比天大’的信念冲上台去,那是一种悲壮。
但他不是,他是迷糊的,他啥也不知道,他不知道大帅要改戏,他的艺术,在最不该出现的时候,以最纯粹的方式出现了。这太荒诞了,也太讽刺了,虽然抽大烟虽然他睡粉,但最后不知不觉中坚守了艺术。
声如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不肯停歇。猩红的幕布再次缓缓拉开,全体演员并肩而立,向台下鞠躬致意。
灯光大亮,观众们开始陆续起身,许多人脸上还带着未干的泪痕和深深的思索。嘈杂的议论声在剧场里回荡起来。
“最后那一段,真是绝了……”
“听得我汗毛都立起来了!”
“太讽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