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充满感激:“凌汐,有你辅佐,朕心中甚慰。”随着旅程的推进,温景安和沈凌汐的声望日益升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的行列,共同期待着大齐的复兴。
三月二十一日,抵达德清,德清是杭州的门户,离开德清,就是杭州城,沈凌汐对温景安说道:陛下,德清乃是通往杭州的重要关口,我们必须确保此地的稳固。一旦进入杭州,我们将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不仅要应对可能的敌军威胁,还要处理内部的政治事务和民生问题。”沈凌汐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温景安深知沈凌汐所言非虚,他沉思片刻后说道:“凌汐,你说得不错。我们需要在德清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后方无虞。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情报收集,密切关注魏军的动向,以及江南各路势力的态度。”
沈凌汐又说道:“陛下,左相,右相正在杭州预备接应陛下,到时候我们就能在杭州重建朝廷。”
温景安说道:“凌汐,你的意思是,左相和右相已经在杭州有所准备,等待我们的到来?”温景安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知道这意味着他们在杭州至少有一定的基础和支持。沈凌汐点头肯定:“正是,陛下。左相和右相一直忠诚于大齐,他们必定已经暗中联络了许多忠良之士,为我们打下了基础。”
沈凌汐继续说道:“陛下,那我们就尽快前往杭州吧!”她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大齐复兴的曙光。温景安握住沈凌汐的手,眼中同样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凌汐,我们不能辜负了左相和右相的努力,更不能辜负了大齐的子民。明日一早,我们就启程,直奔杭州。”次日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德清城上,给这座古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温景安和沈凌汐早早起床,整装待发。在他们的带领下,队伍再次踏上征程,向着杭州进发。一路上,他们穿过了蜿蜒的小径,跨过了清澈的溪流,越过了翠绿的山丘。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百姓们的热情和支持,这让他们的步伐更加坚定。
三月二十三日,抵达杭州城外,远远望去,城墙巍峨,护城河波光粼粼,城门前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似乎在欢迎他们的到来。沈凌汐轻声说道:“陛下,看这杭州城,不愧是江南的明珠,民心所向,必将是我们复兴大齐的重要基石。”
而左相李逸风和右相赵文卓还有杭州知府李大临等一众文武百官在城门口迎接陛下和皇后的到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敬意与期待。温景安和沈凌汐走下马车,目光坚定地望向这座即将成为他们复兴基地的城市。李逸风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娘娘,杭州已在掌控之中,百姓们翘首以待,渴望着您的领导。”温景安点了点头,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力量:“李逸风,赵文卓,你们做得很好。现在,我们需要迅速行动,巩固我们的地位,同时,我要听听你们对于如何治理杭州的建议。”沈凌汐也关切地询问:“百姓们的生活如何?我们该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大齐的温暖和关怀?”
李逸风答道:“陛下,娘娘,杭州百姓尚安,但需稳定物价,保障粮食供应,以稳民心。”赵文卓补充道:“且需修葺城墙,加强防御,以防魏军南侵。”温景安满意地点头:“很好,就按你们的计划行事。同时,我们要广纳贤才,增强朝廷的力量。”沈凌汐环顾四周,神情认真:“我们还需关注教育与文化,提升杭州的文化影响力,使之成为大齐复兴的精神支柱。”温景安赞同地点头:“凌汐说得极是,文化的繁荣也是国家强盛之基。”
李大临在这时候说道:\"陛下,娘娘,杭州的学子众多,学问渊博,我们可举办科举,选拔人才,同时也彰显大齐对文化的重视。”温景安和沈凌汐对视一眼,均表示赞同。温景安说道:“李大临,你的提议甚好,科举既能选拔人才,又能展现我大齐重视文治。此事就交给你和李逸风、赵文卓一同筹办。”随着温景安和沈凌汐的到来,杭州城内气氛焕然一新,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知道,自己的皇帝和皇后不仅关心军事防御,更关心民生福祉,这种关怀让每个人都感到温暖。沈凌汐环视着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心中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