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三个儿子和陈俊靠着路宽的帮忙,顺利转进市一中后,王秀梅就过上了‘’两头跑‘’的日子——一头是耽搁不得的。
示范区工程,另一头是她心里更放不下的几个孩子。
工地上的进度和质量要盯紧,可孩子们的未来在她眼里更金贵。
她比谁都清楚,这个时候正是学习的关键期,生怕几个孩子刚从原来的环境挪到市一中,适应不了新老师的讲课节奏,融不进新班级的圈子,万一思想散了,学习落下了,那可就误了大事。
所以每天天不亮,她先往工地转一圈,看看施工进度、建筑材料是否合格。
在火急火燎赶到市一中。
等到午休,她便带着四个孩子去饭店吃,顺便问问他们‘’今天上课听懂没‘‘’’和同学处的怎么样‘’,等孩子们放学,她又得匆匆往工地赶,直到天黑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
脚步再累,心里总悬着根弦,就怕哪个孩子说一句‘’不适应‘’。
最让王秀梅心头松快的,是大儿子李富贵的变化。
先前那段让她揪着心的早恋,心算被孩子自己慢慢理顺,从误区走了出来。
心思也一点点地挪回学习上,每天放学,在宿舍学到很晚才休息。
王秀梅刚挨着炕沿躺下,浑身的骨头还没来得及松快,手机就‘’嗡嗡‘’响了起来,她摸过手机一看,屏幕上‘’路宽‘’两个字跳得显眼——自打帮孩子们转完学,已经和路宽四五天没联系了。
想起这次转学全靠他帮忙他,王秀梅心里一直记着要好好道谢,忙不迭接了电话。
还没等她开口说句‘’谢谢‘’,通里就传来路宽熟悉又热络的声音:‘’秀梅,你在哪?我回来了!
‘’
‘’我刚从示范区赶回来,鞋还没换呢。
‘’王秀梅笑着回话,语气里满是客气。
‘’那正好,孩子们转到市一中,适应的咋样?‘’听筒里传来路宽带着关切的声音。
‘’适应!
适应!
‘’王秀梅连忙应着,话头顿了顿,声音里带着点遗憾,‘’四个孩子运气好,分到一个班了,就是没在一个宿舍。
没法凑一块学习,我心里总有点不踏实。
‘’
‘’嗨!
这算啥事,好办!
‘’路宽的声音透着爽快,‘’你现在来市里一趟,我给你个惊喜!
‘’
王秀梅抬手摸了摸桌上的闹钟,指针早过了八点。
一天跑工地、盯孩子,浑身像灌了铅似的沉,她只好带着歉意的说:‘’路宽,实在对不住,都八点多了,我头也晕身子也累,要不……明天再说咋样?‘’
听筒里的声音明显沉了些,路宽的失望藏都藏不住:‘’那……那行吧,你早点休息,明天示范区见。
‘’话音刚落,电话就挂了,王秀梅捏着手机,不免有点过意不去,只能在心里念叨着,明天一定好好跟人家补个话。
晨光刚漫过窗棂,王秀梅就掀起了被子起身,想到路宽回来了,往后工地上的担子就能轻些,连带着浑身的疲惫都能散了大半,手脚也比往常麻利了不少——淘洗、切菜、生火,灶台的火苗舔着锅底,很快就飘出了米粥的香气。
吃完饭,她麻利的收拾好碗筷,又跟婆婆叮嘱了几句‘’照看孩子别太累‘’,便拿着钥匙往示范区赶。
把车停稳刚下车,就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快步跑过来,声音亮堂堂的:‘’王经理,找啊!
‘’
王秀梅笑着迎了上去,语气里带着几分熟稔的客气:‘’路总,我再早,也没您来的早啊!
‘’
‘’这几天我没在现场,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你还满意不?‘’路宽说着,目光扫过不远处的工地,眼里带着几分关切。
王秀梅连连点头,笑意更真切了些:‘’满意!
太满意了,一切都顺顺当当的!
‘’
两人并肩在示范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