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头,真的能照进现实。
赵远山望着远处金灿灿的玉米地,眼眶热。
这个干儿子,不仅让两家的日子翻了天,更是让他这个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头一回挺直腰板,把腰杆子硬过了财大气粗的杨氏家族。
中午的阳光炙烤着东山村的土地,几辆印着‘’大连生鲜‘’字样的冷链车出低沉的轰鸣,缓缓驶进东山村。
引擎声像是一声特殊的号角,引得村民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出家门一探究竟。
众人循着声音来到赵远山的田间,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瞪大了眼睛,西沟村的村民正热火朝天地往冷链车上装运玉米。
金黄的玉米堆成小山,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群中,头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挤到赵远山跟前,满脸好奇地问道:‘’远山,你家这是种的啥玉米种子?咋还来了这么大阵仗的车来装玉米呢?‘’赵远山嘴角高高扬起,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说道:‘’张老哥,我家种的是黏玉米,这是省城农科院新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用锅一蒸,就是城里卖的老火的烀苞米。
‘’
还没等赵远山把话说完,一旁的李刚就迫不及待的接过话茬:‘’张老哥,我这干外甥杨阳给我们每亩玉米三千块钱呢!
我这三十多亩地,一下子就卖了十多万元!
‘’‘’啥,三千一亩地!
张成老人惊得瞪大了眼睛,拐杖都差点没拿住,‘’那,那你们哥俩可大财了!
‘’赵远山连忙点头,感慨道:‘’是啊,多亏了我这干儿子杨阳,他们西沟村今年种了两千多亩粘玉米呢!
‘’
这番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东山村村民中激起千层浪。
人群中议论声此起彼伏,大家的目光里满是羡慕与不甘。
‘’你看看西沟村,李阳和王秀梅夫妻俩的带领下,家家都住上了楼房,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再瞧瞧咱们东山村,多数人家还住着漏风漏雨的土坯房,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为妇女忍不住的抱怨道。
‘’可不是嘛!
‘’一个村民接过话头,‘’听说李阳还要开清风山,要是真成了,那得给咱们村里带来多少好处啊!
可咱们倒好,眼巴巴的盼着,啥动静都没有。
‘’‘’还不是因为杨氏家族从中作梗!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众人的目光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