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哭了一整夜,既为女儿骄傲,又为学费愁。
最后是林静自己申请了助学贷款,课余时间打工赚生活费,硬是没让她多操心。
女儿越是懂事,张玉兰心里越是愧疚。
她觉得对不起孩子,没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这种愧疚感,伴随了她大半辈子。
儿子林强就没那么省心了。
学习不好,工作不稳定,娶的媳妇小娟也是个没什么主见的人。
小两口日子过得紧巴巴,还带着个孩子,常常需要她接济。
她知道女儿对此颇有微词,觉得她偏心,但她又能怎么办呢?弱的孩子总是更需要父母的关注,这是人之常情。
这次中秋礼物的事情,她确实没跟女儿商量。
昨天小明送来东西后,正好小娟带着磊磊来看她,说起明天要去娘家过节,但没买什么像样的礼物。
张玉兰一看,女儿送来的东西都很高档,想着自己一个人也吃不完,就让小娟拿去送给亲家了。
她原以为女儿不会介意,毕竟林静一向大方,经常给弟弟家买东西。
没想到这次反应这么大。
张玉兰拿起手机,想给女儿打个电话,又不知该说什么。
她不善言辞,尤其是对女儿。
两人之间的隔阂,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她叹了口气,放下手机。
窗外的梧桐树开始落叶了,秋天真的来了。
---
林静小睡了一会儿,醒来时已是黄昏。
她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还是个小女孩,拉着母亲的手在月光下走路。
母亲的手很温暖,很有力,让她感到无比安全。
醒来后,那种安全感还萦绕在心头,与现实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小明已经写完了作业,正在厨房煮面条。
闻到香味,林静才想起他们还没吃晚饭。
“妈,你醒啦?我煮了面条,马上就好。”
小明笑着说。
林静看着儿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小明今年十六岁,长得像他爸爸,性格却像她,细腻敏感。
自从丈夫常年在外,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小明比同龄孩子更加懂事。
“对不起,妈妈不该让你担心。”
林静走进厨房,帮儿子准备碗筷。
“没事,妈。
不过你真的不打算去姥姥家了吗?今天是中秋啊。”
林静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不去了,妈妈心里还是不舒服。”
两人在餐桌前坐下,简单的鸡蛋西红柿面,却散着家的温馨。
小明偷偷观察着母亲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妈,有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什么事?”
“昨天我去给姥姥送东西的时候,姥姥特别高兴,还让我一定要谢谢你。
她说你总是想得这么周到。”
林静的手顿了一下:“那她为什么还把东西都送人了?”
“这个我走的时候,正好舅妈和磊磊来了。
我听舅妈说,明天要去磊磊姥姥家过节,但没买什么好礼物,觉得不好意思。
然后姥姥就说,反正这么多东西她一个人也吃不完,就让舅妈拿去了。”
林静放下筷子,心里五味杂陈。
原来是这样。
母亲还是那个老毛病,总是为别人着想,唯独不想自己。
可是,为什么连说都不说一声呢?难道她的感受就这么不重要吗?
“妈,你别生姥姥的气了。
姥姥可能就是觉得你不会介意。”
小明轻声劝道。
“我不是生气,我是”
林静不知该如何解释那种复杂的心情,“我是觉得姥姥不尊重我的心意。
那些东西是我特意为她挑选的,她连看都没仔细看就送人了,这让我觉得觉得自己的心意不被珍视。”
小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