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开始失眠,体重下降,甚至在对孩子说话时会突然走神。
转折点出现在一个周末的下午。
李哲带着孩子们去公园玩耍,林薇独自在家打扫卫生。
在书房整理文件时,她无意中现了李哲的遗嘱副本。
上面清楚地写着,他所有的财产——包括公司股份、房产和投资,百分之八十留给了她和孩子们,只有一小部分留给了他自己的父母。
林薇坐在书桌前久久不能动弹。
这份文件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能说明李哲对家庭的重视。
那一刻她明白,尽管李哲的情感已经出轨,但他生命的根基仍然牢牢扎在这个家里。
从那天起,林薇决定重新定义自己的婚姻。
她不再把自己视为受害者,而是这场婚姻的主动管理者。
她开始储蓄,报名学习各种技能,悄悄规划着自己的未来。
不是为了离开,而是为了拥有选择的底气。
“妈妈,你做噩梦了吗?”
有一天早晨,小雨突然问她。
“为什么这么问,宝贝?”
“因为昨晚我起来上厕所,听到你在房间里哭。”
女儿天真地说。
林薇怔住了,她以为自己已经将情绪隐藏得很好。
那天她意识到,即使为了孩子,她也不能只是假装幸福。
她必须真正找到内心的平静。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薇逐渐现了一种奇怪的自由。
由于不再把婚姻视为情感的全部寄托,她反而能够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伴侣。
她开始注意到李哲为家庭做出的努力——即使在与苏晴热恋的时期,他也从未错过孩子的家长会;每次出差,总会记得给每个人带礼物;他尊重林薇的生活空间,从不干涉她的学习和社交。
这段婚姻就像一艘改变了航线的船,不再驶向浪漫的爱情岛,却在责任与尊重的海面上平稳前行。
一天下午,林薇在商场为母亲选购生日礼物时,意外遇见了苏晴。
那女人比她想象中年轻,也更有气质。
她们在化妆品专柜前对视了一眼,苏晴似乎认出了她,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
出乎意料的是,林薇没有感到愤怒或尴尬,反而对苏晴微微一笑,点头示意,然后从容地转身离开。
那一刻,她为自己的镇定感到惊讶,也明白自己真正接受了这段非常规的婚姻安排。
回家的路上,林薇想起堂妹曾经不解地问她:“你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婚姻?”
当时她回答:“每个人的活法不一样,自己觉得舒服就行。”
如今她可以给出更深入的回答:婚姻不是童话,而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她选择留在这段婚姻里,不是因为软弱或依赖,而是因为她清楚地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孩子的健康成长,经济的稳定,以及与社会期望保持一致所带来的便利——这些对她来说,比追求一段完美的爱情更加实在。
林薇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底线:李哲不能带女人回家,不能提出离婚,必须尽到对家庭的经济责任和父亲职责。
只要这些条件得到满足,她可以接受婚姻的不完美。
秋天来临的时候,李哲的公司遇到了危机。
一连几周,他早出晚归,神色疲惫。
林薇从不过问公司的事,但能感觉到丈夫的压力。
她悄悄调整了家庭开支,退掉了原本计划报名的高级化妆课程。
一个深夜,李哲醉醺醺地回家,罕见地情绪失控。
他坐在客厅的沙上,双手掩面:“全都完了,十年心血可能付诸东流。”
林薇默默给他倒了杯蜂蜜水,坐在一旁。
“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
李哲苦笑着说,“苏晴上星期提出了分手,她说我给不了她想要的未来。”
林薇有些惊讶,但什么也没说。
“她说得对,我从来就没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