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非简单地告知答案,而是引导他们理解其背后的原理,构建新的知识框架。
白天,他在大课上进行系统讲解;晚上,他还会出现在各个项目部的分组讨论室,进行小范围的针对性答疑和指导。
可以说,他的存在,就像一根定海神针,迅稳定了因技术跨度太大而可能产生的迷茫和焦躁情绪,极大地加快了整个团队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进程。
卢院长也多次来到培训现场,看到原本预计需要激烈争论和反复验证的技术节点,在张去益的指导下以惊人的度被理解和确认,他眼中充满了欣慰和赞叹。
他私下对郑司长感慨:“老郑,我现在真的相信,有些天才,生来就是为了推动时代的。
小张他……简直是为这个计划而生的。”
郑司长通过内部报告也了解到了培训的卓越成效,回复道:“国之幸事。
安保和后勤必须万无一失,确保他能心无旁骛。”
培训进行了两周后,张去益虽然每天日程排满,但精神却依旧饱满。
系统赋予他的不仅是知识,似乎还有远常人的精力。
他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步履匆匆、热烈讨论着的科研人员们,心中那份因为“被抓壮丁”
而产生的小小无奈早已烟消云散。
他意识到,尽管核心技术已经在他脑中,但将其高效、准确地传递下去,让整个庞大的计划团队能够同步前进,本身就是技术攻关中不可或缺,甚至至关重要的一环。
系统出品的技术体系过于前,没有他这个“总设计师”
亲自坐镇引导,下面的团队很可能在理解上走入歧途,徒耗大量时间和资源。
“看来,‘技术攻关’负责人的职责,不仅仅是拿出方案,”
张去益轻轻呼出一口气,嘴角泛起一丝了然的弧度,“还包括确保所有人都能正确地上手操作啊。”
…
培训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结束了。
本来,培训结束后开一个动员大会后,科技人员就要奔赴两地,项目正式启动。
但是,国际局势的变化使得张去益不得不将放在南海岛屿上的“苍穹之瞳”
的建设地方改回华夏内陆。
培训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结束了。
按照原计划,盛大的动员大会之后,这支汇聚了全国顶尖智慧的人才队伍便将兵分两路,奔赴预选的南北两个基地,标志着“深空之耳”
和“苍穹之瞳”
这两个计划正式从蓝图迈向实地建设。
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
就在这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迫使张去益和最高决策层做出了一个重大调整——必须将原本部署在南海岛屿上的“苍穹之眼”
主阵地,紧急迁回华夏内陆腹地。
这一决策的背后,是骤然升级、令人窒息的战略包围态势:
其一,南方海域,剑拔弩张。
以国为的多国联军,集结了四个庞大的航母战斗群,以“自由航行”
为名,悍然逼近南海核心水域。
其舰载机起降频率急剧增加,电子侦察船、攻击型核潜艇活动频繁,湛蓝的海水之下暗流涌动,充满了挑衅与威慑。
南海,这片曾经的建设乐土,已然变成了随时可能引爆的火药桶前线。
其二,西南方向,门户洞开。
新近战败、心怀怨怼的巴特国,彻底倒向了国阵营,与包括国在内的十八个国家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
一时间,多国部队的武器装备与人员,如同决堤之水,源源不断地进驻巴特国境内,在其毗邻华夏的边境地区构建起一个个前进基地和雷达侦测站,形成了直指华夏西南的尖刀。
其三,东北边陲,重兵压境。
与此同时,在东北方向,珞伽国和富士国也异常活跃,向该地区进驻了数十万联军部队,频繁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
钢铁洪流与精锐步兵的集结,给漫长的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