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那样,解决起来就太简单了。
“我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暗物质,在宇宙星空中无处不在,蓝星当然存在。
但系统毁损严重,其吸取能量的能力微弱。
只有系统自我修复完毕后,才能解决能量不足的问题!”
系统有点无奈地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况且,蓝星的技术水平跟本帮不到我,只能自我完善。
好在能量体系未完全毁损,否则,我就不会与宿主相遇了!”
此路行不通!
张去益叹了一口气。
他眉头紧锁,系统的回答堵死了最直接的路径。
自我修复漫长,且蓝星科技无法干预,这意味着在迫在眉睫的危机面前,系统这个最大的依仗,其状态几乎是固定的,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质变。
“自我修复……需要什么特定条件或者物质吗?也许蓝星上有你未曾现的东西?”
他不甘心地追问,试图在死胡同里找到一丝缝隙。
“修复需要特定的能量场和稀有元素,这些元素在蓝星地壳中含量极低,且处于未激态。
以蓝星目前的技术,无法探测、更无法提取和利用。”
系统的回答依旧冷静而客观,断绝了任何取巧的可能,“宿主,不必将希望寄托于本系统的快恢复。
我们必须在现有条件下,寻找最优解。”
现有条件……张去益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系统状态固定,时间有限,外星威胁悬顶。
那么,唯一的变量,就是蓝星人类本身了。
他回想起系统刚才提到的“战略欺诈”
方案。
那些方案听起来惊世骇俗,但细想之下,每一个都建立在人类现有能力的极限,甚至越极限之上。
集中全球核武库?且不说技术上的整合难度,光是让拥有核武器的各国达成一致,交出自己最终的战略威慑力量,其政治和信任上的阻碍就近乎天堑。
调动全球电力网络?这需要前所未有的全球电网协同控制,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导致全球性的大瘫痪,风险巨大。
利用大型对撞机制造“法则扭曲”
?这更是涉及最前沿的物理领域,成功的概率渺茫,而且其能量需求和潜在风险同样不可估量。
这些计划不仅仅是技术挑战,更是对人类社会组织能力、全球协作能力的终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