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跟苏晓的妈妈是老乡,她妈妈工作忙,就把苏晓托付给我照顾。”张奶奶的眼泪流了下来,滴在照片上,“苏晓是个好孩子,就是身体不好,总生病。后来她妈妈换了工作,经常加班到半夜,苏晓就一个人待在302,慢慢就变得孤僻了。”
“她开始说有人跟着她,说日记本里渗血,我以为她是孤单太久,出现幻觉了,就给她买了黄符,让她贴在枕头底下,没想到她扔了。”张奶奶擦了擦眼泪,“1998年10月10日那天,我去302找她,门没锁,房间里没人,只有那本红皮日记放在书桌上,最后一页画着一个血圈。我到处找她,最后在楼下的梧桐树下看到了她……”
张奶奶说不下去了,捂着脸哭了起来。林薇看着手里的照片,心里酸酸的——苏晓只是个孤单的女孩,却变成了别人口中“疯了”的鬼魂。
“那她为什么会在楼道里走?为什么会在日记本里渗血?”林薇问。
“因为她在找她妈妈。”张奶奶抬起头,眼睛通红,“苏晓跳楼后,她妈妈就失踪了,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苏晓以为她妈妈还在这里,所以每天晚上都在楼道里走,想找到她妈妈。那本日记,是她跟她妈妈的约定——她妈妈说,要是想她了,就写在日记里,她会看到的。”
林薇愣住了:“那渗血的字……”
“是苏晓的执念。”张奶奶说,“她太想找到妈妈了,执念变成了怨气,附在日记本上。只要有人碰了日记,她就会以为是妈妈回来了,就会在日记里写字,想跟妈妈说话。可要是那个人不是妈妈,她的怨气就会缠上那个人,让那个人变成她的‘替代品’,永远留在这里。”
林薇的心脏猛地一沉:“替代品?那我……”
“你别害怕。”张奶奶抓住林薇的手,“苏晓是个好孩子,她不会伤害好人。只要你帮她找到她妈妈,她就会走的,不会缠着你。”
“找她妈妈?可都三十年了,怎么找?”
张奶奶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旧信封,递给林薇:“这是苏晓妈妈留下的地址,在郊区的一个老小区。我去过一次,早就拆迁了,没人知道她搬去了哪里。但我觉得,她可能还在这座城市,她不会丢下苏晓的。”
林薇接过信封,上面的地址已经模糊不清,只有“郊区,幸福小区”几个字还能看清。她看着信封,又看了看张奶奶通红的眼睛,突然下定了决心——她要帮苏晓找到妈妈,不仅是为了自己能摆脱怨气,更是为了这个孤单了三十年的女孩。
回到302,林薇把信封放在书桌上,又打开了行李箱,拿出那本红皮日记。她翻开最后一页,那个血圈还在,旁边多了一行渗血的字,字迹比之前柔和了很多:“你能帮我找妈妈吗?”
林薇看着那行字,眼眶有点红。她拿起笔,在旁边写道:“我会帮你的,一定。”
写完后,她把日记放在书桌上,没再锁起来。当晚,楼道里没有传来脚步声,日记本也没有渗血。林薇睡得很安稳,梦里,她看到一个穿白色连衣裙的女孩,对着她笑,说:“谢谢你。”
第四章:幸福小区的线索
第二天一早,林薇就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去了郊区的幸福小区。
幸福小区早就拆迁了,现在是一片建筑工地,到处都是钢筋水泥,机器轰鸣。林薇站在工地门口,看着眼前的景象,有点不知所措——地址没了,怎么找苏晓的妈妈?
她在工地周围转了转,看到一个穿蓝色工装的老头坐在临时工棚门口抽烟,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旧照片,正对着照片叹气。林薇心里一动,走了过去。
“大爷,您知道以前的幸福小区吗?”
老头抬头看她,眼神浑浊,指了指身后的工地:“这不就是嘛,三年前拆的,我在这儿住了四十多年,老邻居都走光了。”
“那您认识一个叫苏兰的女人吗?”林薇急忙问——张奶奶说过,苏晓的妈妈叫苏兰。
老头的烟顿了一下,眉头皱起来:“苏兰?是不是三十年前,总穿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