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陈默只觉得头皮发麻:“那怎么办?我爷爷让我把鼓烧了。”
“烧不掉的,”张婆婆摇头,“那鼓身是用阴沉木做的,水火不侵,鼓面蒙的是‘阴阳皮’,是用活人皮和兽皮混合制成的,邪性得很。”
“那……那该怎么办?”陈默急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张婆婆看着他,“这鼓是陈家惹出来的,还得陈家后人来解决。你太爷爷当年留下了一个法子,写在一本手札里,就在镇西头的祠堂里。”
陈默眼睛一亮:“祠堂?我现在就去!”
“等等,”张婆婆拉住他,“祠堂早就荒废了,里面不干净,你带上这个。”
张婆婆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香囊,递给陈默:“这里面是艾草和朱砂,能暂时镇住邪祟。记住,手札在祠堂的供桌下面,拿到手札后赶紧离开,别在里面多待。”
陈默接过香囊,紧紧攥在手里,一股淡淡的草药味让他稍微安心了一些。他谢过张婆婆,朝着镇西头跑去。
镇西头的祠堂果然荒废了很久,大门上的漆已经剥落,门环上锈迹斑斑。陈默推开门,一股浓重的灰尘味扑面而来。
祠堂里很暗,只有几缕月光从屋顶的破洞照进来。正中央的供桌上积满了灰尘,上面摆放着一些模糊的牌位。
陈默按照张婆婆的话,走到供桌前,蹲下身去摸索。供桌下面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难道不在这儿?”陈默皱起眉头,正准备起身,忽然感觉手指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他伸手一摸,是一个用油布包着的小册子。
“找到了!”陈默心里一喜,刚把小册子拿出来,就听见祠堂深处传来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
他心里一紧,赶紧把小册子揣进怀里,转身就往外跑。
跑到门口时,他回头望了一眼,只见祠堂深处的阴影里,似乎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闪烁着幽绿的光芒。
第四章 手札
陈默一口气跑回住处,关上门,背靠着门板大口喘着气。直到确认没有东西跟来,他才稍稍放下心来。
他从怀里掏出那个用油布包着的小册子,小心翼翼地打开。册子很旧,纸页已经泛黄发脆,上面用毛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字,字迹潦草,有些地方已经模糊不清。
“民国二十三年七月十五,与八师弟同行,遇山洪,幸得祖师爷庇佑,抱鼓生还。然鼓受血气侵染,封印松动,八师弟魂魄附于鼓上,日夜啼哭……”
陈默逐字逐句地读着,太爷爷的手札里详细记录了当年的经过。原来那八个赶尸匠并不是被太爷爷杀死的,而是在山洪中遇难,他们的魂魄因为某种原因被吸附在了鼓上,太爷爷用秘法将他们封印在了鼓里,想等日后找到破解之法再超度他们。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爷爷发现那些魂魄的怨气越来越重,已经快要冲破封印。他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法彻底解决,只能在临终前把手札藏在祠堂,希望后人能找到办法。
手札里还记载了鼓的来历,这口鼓名叫“阴鼓”,是陈家祖传的法器,原本是用来镇压尸体,防止尸变的。鼓身用阴沉木制成,鼓面蒙的是“阴阳皮”,是用刚死去的青年男子的皮和黑狗血浸泡过的牛皮混合制成的,上面绣着镇魂符咒。
最让陈默心惊的是,手札里提到,阴鼓每吸收一次活物的精血,封印就会减弱一分,当封印彻底消失时,鼓里的八个魂魄就会变成厉鬼,出来寻找替身。而老王家的牛,很可能就是被它们用来增强力量的。
“若后世子孙得见此札,当于月圆之夜,以血亲之血涂于鼓面符咒之上,念动镇魂咒,可暂时加固封印。然此非长久之计,若要彻底解决,需寻得‘阳玉’,以阳玉之精压制阴鼓之邪……”
阳玉?陈默皱起眉头,手札里没有说阳玉是什么,也没有说在哪里能找到。
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堂屋里传来“咚、咚”的鼓声,比之前更加响亮,更加急促。
第五章 血祭
陈默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