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大,他先事必躬亲都没有这个精力,如果真要亲自来审查,轮一圈半年都不一定够。
所以他抓大放小,只关注关键节点,偶尔干预,但每逢插手必见效,就像古代的侠客,十步杀一人,抽刀必见血。
比如抖音去年的直播带货方向的确立和青藤学院的主播青训体系的搭建。
这种干预,既是对团队的扶持,亦是对创始团队一种威慑。
无形宣告一种:“你有我,对你很重要;没有你,对我不重要。”
在彼岸的体系架构下,陈默通过历年团建与制度设计,潜移默化地灌输一个理念:任何人都是可被替代的——无论是微信的张小龙、字节的张一鸣,还是饿了么的张旭豪,这些高管无一例外。
除了他自己。
过去几年,集团决策的百分百正确率,为他积累了近乎神话的个人威望。
这就是创一代所拥有的绝对掌控力——一种建立在理性与结果导向上的独裁。
然而当这个技术出身的创一代,翻至方案末页的技术附录时,一组代码片段让他陷入沉思。
他本欲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议,却愕然发现:部分代码逻辑和语法已超出他的理解范畴,有些代码能看懂表述的意思,可有些代码他已经看不懂了。
就像那些曾以为永不褪色的记忆,终究会随时间淡去.
在小米打工和彼岸创立初期,陈默还身先士卒,带领技术团队通宵达旦,亲自参与核心代码的编写。而近几年,他的精力已全面转向战略规划、人事管理与资源配置
原本以为一辈子不会遗忘的“吃饭技能”,竟已生疏至此。
屏幕的蓝光映照着陈默若有所思的面庞。
桌面的电脑是顶配的,运行任何大型游戏、渲染任何图像都毫无压力;
文档中的代码也体现了当下最前沿的技术。
可陈默,却“卡”住了。
“欲买桂花同载酒”
他忽然意识到——
自己终究活成了另一个自己。
春节假期刚过,随着返工潮的涌动,沉寂数日的媒体圈也开始苏醒。
与往年不同,今年关于彼岸年会的报道并未如预期般在节前集中爆发。
这个反常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往年靠员工自发传播的年会盛况,今年却因“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在员工圈中形成了默契的静默。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专业财经媒体通过独家渠道,率先揭开了这场肃清行动的面纱。
《澎湃新闻》打响了第一枪,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