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黄洁丽的想法,滴滴顺风车马上就会变成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华夏出行市场上肆意狂奔。
随后也是如她所料那般顺风车业务迅猛扩张,每天的数据曲线就像一个昂扬前行的勇士,可不到半月勇士就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从数据来看,当顺风车司机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增长曲线明显放缓。
这背后反映出一个鲜明的用户特征:能够开私家车通勤的人群普遍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几元到十几元的收入对快车司机颇具吸引力,但对顺风车主而言却显得微不足道。
毕竟,大多数顺风车主都有固定的通勤路线,为这点微薄收入绕路费时显然得不偿失。
深入分析发现,经济收益只是少数顺风车主的次要需求,相比之下,平台早期主打的社交属性反而更具吸引力。
与此同时,优步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市场策略——推出力度空前的冬季补贴计划。
该计划规定,司机只要完成每周80单的基础任务,就能获得7000元额外奖励,表现优异者甚至能月赚2.8万元补贴。
这种简单粗暴的补贴方式,与去年饿了么跟美团外卖的打法如出一辙。
然而,优步的高额补贴很快遭遇了“薅羊毛“危机。
部分用户利用系统漏洞,通过虚假下单等手段套取补贴,由于优步的决策系统远在美国总部,华夏这边的本地技术团队又没有修改的权限。
这就暴露了老美“一个系统吃全球”的全球化战略弊端所在,直接导致其服务质量明显落后于另外两家竞争对手。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滴滴顺风车的快速扩张,打的出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
这家企业正悄然完成战略转型:从早期的地推补贴等运营驱动模式,转向以产品创新和技术突破为核心的数据驱动模式。
这标志着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行业大战正从单纯的烧钱比拼1.0时代,升级为技术实力与商业模式综合较量的2.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