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渊还请朱佑樘下旨,邀请诸子百家皆可派人来【黑白学宫】任教。
当然,需要经过测试。
特别的“医家”、“墨家”和“农家”。
【农家】的人才,可以研究如何使各种粮食产量更高,或是培育蕴含更多营养的食物。
【墨家】的机关术虽难与火器时代抗衡,但是他们的钻研精神可以让他们去深究那些被传统文人看不上的技术,这些技术在后世称之为理工科。
至于【医家】的人才,太渊是最看重的。
所谓医武不分家、道医不分家,无论怎么说,【医家】的人专门研究人体,肯定能得到很多的人体奥秘。
就算是太渊自己,测量开辟诸多穴窍,也不敢说自己对人体是完全了解。
再不济,【医家】的人也可以研究出各种医术药方,攻克各种疑难杂症等等,让大明百姓更加健康,从而才能有良好的修行体魄。
便是佛门,太渊也未曾排斥。
他亲邀佛门八宗的大德高僧入驻学宫,与道家高人、儒家宿儒共同任职任教。
如此兼容并蓄之态,让【黑白学宫】俨然成了后世“中科院”的雏形,只是多了武功道功这般超凡存在。
学制五年,由于学习的东西太多,太渊自然是搞了类似分院的制度。
至于学成的人,大都是加入了大明帝国这座大船,毕竟朱佑樘每年都会来露一次面,他们也勉强算是天子门生了。
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在这个时代,自然是大都数人选择了一报皇恩。
当然,也有被学院导师看上,留下助教的,也有选择做个游侠,不过,这种游侠是已经在朝廷挂了名的,不想以往那般,朝廷和江湖完全的分离。
有的既不想成为游侠,又不想进入军中,就会选择干“捕快”一职。
原本的捕快在大明属于贱业,并严格规定他们的后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以免有辱斯文。
即便他们脱离捕快行业,其子孙也必须在三代以后方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但是朱佑樘既然改革了军户制度,再顺便改革一下奴隶贱籍制度也不是多大问题;也不是没有人反对,但是朱佑樘来一句“朕闻大同社会,人人如龙”什么的,既让那些腐儒闭上了嘴。
如今,朱佑樘的的皇权已经逼近永乐帝,足以一言九鼎。
又过了七个月,朱佑樘命林平之在此点兵,趁着鞑靼还在舔舐伤口,一举攻入草原内部,覆灭有生兵力。
但是朱佑樘终究不是太祖皇帝,做不了灭族之事。
最后,和瓦剌人一样,贬为大明的奴籍,并宣告只有表现良好、真心融入大明的,才可以让他们的后代脱离奴籍。
这也算是给他们一个希望。
自从把草原也纳入大明版图后,天下间对朱佑樘的称贺声就一直不断,什么圣君圣天子等等,而大明也得到了一大片牧场。
接下来的往北方移民问题,太渊就没再关注了,朝廷的那些股肱之臣完全有能力做好这些事情。
如果说之前的五年还在打基础,那些第二个五年,整个大明就像是乘上了飞快的马车,几乎是一天一个变化。
老百姓是亲身经历者,一年年的变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都看在眼里。
最直观的衣食住行,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人身的安全方面。
他们不用担心突然会有邪道贼人,做那杀人放火、坚淫掳掠之事,因为会有神捕司的人专门在各个县城镇守。
而【黑白学宫】的下属学院,也在朝廷的支持下逐渐在各个府城开设。
这个时代,大多数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十分强烈。
一看读书人在这个年月的地位多高,便能明白。
更不用说【黑白学宫】的教导的东西包罗万象,使得那些人沉迷不已。
这远远不是后世那个浮躁的时代,认为知识廉价,不如趁早养家赚钱的思想可比。
如果说第一个五年,最大的成果就是太渊让整个天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