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60装甲输送车,这种轮式装甲车,虽然装甲薄弱,且后置发动机导致人员上下车不便,但8x8装甲输送车优越的通过性能,仍然让军方颇为心动。
于是在对6x6装甲输送车进行测试的同时,又及要求福田在基础上,研制8x8装甲输送车。
很快,福田公司就推出了8x8装甲输送车,在军方对其进行测试期间,针对装甲车的承载力略有不足,无法配备重型武器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测试装甲车的同时,军方又提出了为其配备重型武器。
“我们需要一款以20毫米以上口径机炮为主炮的新型重火力装甲运输车!”
重火力装甲运输车!
在爪哇军事行动中,军方对113贫弱的火力——点五零机枪非常不满意。
于是也就有了重火力装甲车的要求。
显然这并不是直接把火炮架到装甲车上,而是需要一款炮塔。
军方的要求是设计一款“通用炮塔”
,既可以装在113履带装甲车上,也可以装在8x8装甲输送车上。
福田公司虽然是最好的重型汽车制造企业,但是却没有炮塔的设计经验,于是就想到了与南洋防备装备公司进行合作。
而李庆新所在的设计组,就承担了这一任务。
因为年青,所以李庆新设计炮塔时,却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构想。
开始仔细检查炮塔部分的细节。
炮塔的稳定性、火控系统的集成、装甲的防护能力……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推敲和优化。
“庆新,炮塔调整得怎么样了?”
同事走过来问道。
“目前的方案还有些问题,我正在想办法优化。”
李庆新头也不抬地回答道,眼睛还盯着装甲车的图纸。
设计通用炮塔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辛苦了,这个项目时间紧,咱们得抓紧。”
“明白。”
李庆新点了点头,目光依旧紧盯着装甲车。
他的脑海中,炮塔的设计图不断旋转、分解、重组。
每一个零件的尺寸、材质、重量都在他的计算中精确地调整着。
“你确定要采用30毫米主炮?”
同事从绘图板上拿起一张照片,照片上是k100型机炮。
这款30毫米机炮是军方为武装直升机研制的,为了赋予其反坦克能力使用了强力的弹药,它使用的30x184弹药,是在二战德国同类炮弹的基础上研制,弹壳更粗威力更大。
“对,就是它,”
李庆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这款机炮军方在设计它时,就要求要有一定反装甲能力,它使用的穿甲弹能够轻松穿透50毫米的装甲,而且现在我们还在设计新型的尾翼稳定穿甲弹,穿甲能力更加强大。
用它作为主炮话,可以赋予装甲车一定的反装甲能力。”
听着李庆新的想法,同事说道:
“可是它很重,而且也很大,军方要求的就是20毫米而已。”
“20毫米太小了,榴弹的装药量只有十几克,至于穿甲弹也只能击穿20多毫米厚的装甲,基本上就是一个摆设。”
李庆新用不屑的口吻说着的时候,想了一下,说道:
“西方有句谚语叫:十个孕妇也不能在一个月里生出孩子。
这句话用在这里就是十门穿深20毫米的机炮也打不穿30毫米厚的装甲。”
他的回答,让同事笑着反驳道:
“用30毫米机炮出打不穿坦克的装甲。”
“但是用来打轻型坦克就像是砍瓜切菜一样,而且在战斗中,装甲车可以利用它的机动优势,迂回攻击坦克的装甲薄弱的部位还是可以做的,几个点射就可以摧毁它的发动机或者观瞄设备。”
对于重火力装甲车的使用,李庆新有着自己的想法,他的想法非常简单——火力至上,要不是因为35毫米高射炮装不进炮塔,他甚至都想把它装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