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示意通行。
现在,他们已经进入了万户角。
就在他们一行人进入万户角的时候,还有几辆汽车驶向了另一条岔路,那里是通往另一个方向,每次火箭发射的时候,都会有数以千百计的人到海滨处观看火箭发射,现在也不例外,总有一些爱好者们会早早的来到那里,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相比于过去,现在云集云那里的火箭爱好者们更多了,足足有五六千人,对于一个人口刚刚过亿的地区来说,有这么多人为了观看火箭发射,特意来到这里,本身就是极其难得的事情。
毕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都是仰望星空的人,只不过仰望的方式各有不同而已。
“今天,我们终于向太空中放出了自己的小木筏。”
在观礼的人群中,赵乡铭看着隔海相望的发射塔架,自言自语道:
“哈哈,这个小木筏未免也太大了一点吧!
这可是好几千吨呢!”
一旁的郭领航这么说着的时候,赵乡铭只是笑了笑,他并没有说什么,已经考入南洋大学物理系的他,刚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进入南洋大学物理系。
而下一步呢?
就是让人类摆脱这个“独木舟”
。
“未来的火箭,不,应该是太空飞船,应该会更大,可能会有几万吨……”
当然,赵乡铭并没有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说出来,毕竟,这说出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要知道现在最重的火箭不过也就是三四千吨而已。
可是有时候,人总是要敢于想象。
而赵乡铭一直在想象着,尽管现在他的心里还没有一个答案,但是,他知道要实现这个梦想,仅仅只是靠着远方那个巨大的发射架上的巨型火箭是很难实现这一梦想的。
毕竟,化学能火箭的极限在那里摆着。
所以,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研制新的发动机,新的火箭,只有如此,人类才有可能真正的进入太空。
而这也是赵乡铭选择物理学的原因,他相信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在物理学里。
“必须要研制一种新型的发动机……”
盯着远方的火箭赵乡铭的心里那个念头又一次萌生出来了。
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发动机呢?
赵乡铭的心里没有答案,只有一种渴望,那是对未来的渴望。
几个小时后,在人们的注视中,巨型的普罗米修斯——2火箭再一次发射,这是它的第二次发射,
这枚由三枚普罗米修斯火箭并联而成的火箭,终于迈上了前往月球的第一步。
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在巨大的烟与焰之中巨型火箭缓缓升空,飞向了太空。
几分钟后,在掌声中,人们为火箭的发射成功,而欢呼着。
没有人知道的是,在万户角,在太空技术探索公司的办公室里,袁家骝在日记上写下一句话。
“落后“d日”
199天。”
这是普罗米修斯火箭-2型火箭的第二次发射,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它还没有进行载人试验,还没有进行除月球着陆外的登月全过程的演练飞行。
总之,进度远远落后于苏联和美国,
不过,对于这种落后,李毅安并不觉得有什么,通过电视机看着火箭发射的现场直播,李毅安点了点头,说道:
“好了,还差最后一步,”
只差最后一步了,其实也就是临门一脚的事情。
有了这一次的成功,接下来必定还会不断的取得成功。
而且相比于历史上来说,现在电子技术先进,更发达,相对先进的电子技术,进一步助推了各国的航天计划。
在关上电视之后,李毅安颇有些感慨的给自己点着一根雪茄,然后神情轻松的点了一根雪茄烟,
最后就那样怡然自得的坐在沙发里,边抽着雪茄,一边思索着。
“登月……”
其实相比于登月工程本身,一直以来能够吸引李毅安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