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清楚的知道,这位长官先生的来意,这个时候,他来到物理系还能是为了什么呢?
不等李毅安开口,一名教授就说道。
“长官先生,为了和平,你们需要开展原子弹的研究,否则,美国人挥舞着原子弹,会讹诈所有的国家!”
对于经受了几年美国轰炸的德国人来说,要说对美国人没有敌意,那是骗人的,况且是这些曾经遭遇过“暗杀边缘”
游走的物理学家。
“你是?”
“尼古拉斯·里尔。”
听到这个名字,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在李毅安的脑海中浮现。
尼古拉斯·里尔,虽然是德国人,但是在苏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被授予劳动英雄称号和列宁勋章以及镰刀斧头金质奖章,在33人组成的获奖名单中,他位列第23位。
是获奖者中唯一的外国人,和库尔恰托夫、泽利多维奇并称苏俄核弹之父!
虽然想不起来,自己是在那篇文章中看到的这些,但是这么一位“核弹之父”
,就在眼前,而且还主动提出要研制原子弹。
又怎么可能不让李毅安激动呢?
“伱认为我们应该研究原子弹吗?”
“是的,长官先生,这种武器是一种毁灭性的武器,如果你不能拥有他,将来势必会面对他人用原子弹作为威胁,长官先生。”
尼古拉斯语气显得极其的认真,在场的物理学家无不是纷纷表示赞同,他们到底是为什么赞同?
是国际主义胸怀吗?
显然不是,无论是尼古拉斯,还是古斯塔夫或者波泽、阿尔登他们之所以主张研究原子弹,只有一个原因——他们是德国人。
在他们看来,德国同样需要原子弹,他们或许会在这里工作十年,二十年,但最后总会返回德国,他们或许无法把原子弹带回德国,但是知识就在他们的大脑之中。
等回到德国之后,他们可以用大脑里的知识为德国制造原子弹。
前提是……嗯,他们在婆罗洲就研制出了原子弹!
所以,为了心中的祖国,他们是希望能够进行原子弹的研究,从而让未来的德国拥有自卫的武器。
但是,他们显然弄错了一点——德国不但永远都不会研究原子武器,甚至最后就连核电站都为了环保直接废了!
这反思,绝对到家了。
只不过现在眼前的这些德国人显然是没有经过反思的,他们甚至还对以美国,英国,俄国为首的盟国有着怨念。
正是这种怨念,让他们做出了选择。
“长官先生,研究原子弹不仅仅是为了自卫,同样也是为了世界和平!”
面对科学家们的踊跃,李毅安又怎么可能会拒绝呢,他沉思片刻,说道。
“我再考虑一下吧。”
还考虑什么,根本就不需要考虑,但有时候还是需要装一下嘛!
等到进入古斯塔夫的办公室后,李毅安问道。
“你觉得呢?可行吗?”
他之所以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下令研制原子弹。
为了询问以现在婆罗洲的环境,有没有机会研究原子弹?
原子弹是任何一个国家,或者说,任何一个想要国际社会上有发言权的国家,不可或缺的武器。
“长官先生,从理论上来说完全可行,目前婆罗洲有接近1400名物理学家,其中在大学和技校任教的有700多人,在研究所工作的500多人,还有100多人在公司企业中工作,虽然人数是少了点,但是物理系是最大的院系,四年后,每年都会有超过3000名学生毕业,他们都是研制原子弹的人才基础。
而且我们还可以在德国继续招募相关的人才。”
仔细思想了一会,古斯塔夫说道。
“唯一的问题,就是现在婆罗洲的工业基础薄弱,还不能够支撑起原子弹的制造,所以,我个人认为,可以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是成立研究团队进行原子弹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此同时通过大学的培养人才